刚入简书时,我第一个关注不是彭小六,而是去年的茶,因为他的文章一开始我真的看不懂。
这个时代确实很好,自媒体盛行,让很多草根圆了作家梦。平时我喜欢写点随笔,但土鳖如我,还不知道那些公众号可以成为一个文章发源地,不知道各种平台能给你一个写作地,更不敢想象平时看的各种杂志有一天我们也能去投稿。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初入圈子不怕难。刚进去简书时我好奇的看着各种专题,看着首页的各种文章,《我是如何三个月考研成功的》《自律的那些人都怎么样了》《跑步带给我什么》,有些咋舌。
而心中也是尤其气傲,就这样看题目都知道内容是什么的为何阅读量过千过万,如果是我,是不是会更有深度。
于是我写了第一篇文章,《我眼中的图书馆》,我尽可能的用些深刻的语言,全力的卖弄风骚。
我满怀激动的心态守着手机,看见的却是拒稿和寥寥无几的阅读量。像被击中似得,我默默将它设为私密文章,然后想去查个究竟。
我不停的点进那些热门文章,看着他们写的平时我们所经历的生活,感觉就像是茫茫大海中的无数水滴。无意中翻到去年的茶的一篇文章,《请理解我,别让我孤独》,这是我在简书见到的第一篇和其他不同风格的文章,仿佛是大海里一条会游动的鱼,虽然是条我看不出品种的鱼。
我觉得我很喜欢,甚至不知道为什么,我看到评论区也有很多人说莫名奇妙的喜欢,便放心了,然后关注了在简书的第一位作者。
后来,我用尽大脑中所有可以用的词语,编织着自以为很美的句子,讲着我觉得很有感悟的道理,然后幻化出一个梦中的世界。结果感动了自己,也孤独了自己。
不乏有人说我们写东西为何要在乎阅读量,我们写文又不是让别人夸的,只要自己坚持努力就行。但自己倾心写的东西无人问津,有时主题和别人相同,别人就能上首页收获无数鼓励,而我们只能深夜卧添悲伤,又有几个人能真正不在意。
我看着那些爆文,以为自己模仿他们的思路就可以copy他们的喜欢。兴致勃勃的写了篇《暑假怎么做才能让你完成一个亿的小目标?》。本以为光明的前途就要来到,听说过墨菲定律吧,惨不忍睹,不仅投稿失败,阅读量更是惨淡。我彻底失去了方向。
消极了一天后,我用新的态度去看那些爆文,发现人家说的真的有道理,而且看得出来是实践过的。而我的“功利”让我把内容写的乱七八糟,直至现在我都不愿再打开。
我才明白,人家写的爆文,不只是因为标题起的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内容真实有用、排班规整、逻辑清晰。世间观众虽观点千万,但好就是好,像好的也会被挑出来,这个时代是个不容蒙蔽的时代。
我开始沉下心来看那些文学类的书籍,感觉枯燥时想想引人入胜的标题。慢慢的当我想写文章时,不同的标题,不同的叙述方法,不同的描写方法活跃在大脑中,我初尝到了一点读书所带来的输出。
再看以前的一些文章总能挑出很多问题。这时我才明白,好的内容是要靠你的积累和沉淀的。一篇优秀的文章需要的不仅是明白的那些道理,靠的更是你平时看书潜移默化到你大脑里的技巧和文笔。
而我们更多需要的是孤独,而不是哗众取宠。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才能去深入内心,深入灵魂寻找答案,深入世界深处寻找更多人的孤独。
我不是什么名人豪士,更不敢谈文人风骨,我希望找到观众去诉说我的故事,可我也不再跟风的急功近利。我想得到认可就踏踏实实的去积累,去沉淀。我想得到想要的水平就要勤奋,坚持和耐心。
中间我因不服取关了所有人,甚至想卸载简书。后来再去看去年的茶的文章,才知道他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以几篇小说就成为简书的签约作者,字里行间并不出众却透着真实的气息,让人看的不真切,却又感触颇深。
大家都以为他是科班出身,关注了他的公众号才知道他初中毕业。做出这样的成绩只是因为他读了无数的书,沉淀了年华,才换来的厚积薄发。
再看他那篇文章,看到了一些人其实都生活在大众不理解的世界里。可那不过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能因为他们和大众不同便以为是异类,不要对他们冷眼相待,他们也终会有一个理解的人出现,打破他们的孤独。
几番周折,我想说,这次我看懂了,所以我很喜欢。
我是风妍浅浅
如果我的文章能给你一点陪伴
关注我,给你更长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