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体关系理论家:比昂 《思想等待思想者》——比昂的临床思想
第一次世界大战,比昂作为坦克部队的指挥官,在法国服役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国女王要颁发他两枚勋章,作战勇敢勋章和功勋章。
他觉得自己是一个怯懦的人,不配获得勇敢勋章。
他是首个把个别的精神分析理论用在团体的人。他的研究成果后来变成书——《小组中的体验》。
比昂被认为精神分析领域最深刻的思想家。比昂的思想具有前后一致的同一性,这是大思想家具有的特点。且比昂的人格上面有一种很难得的单纯,源于博大精深的心理。
他对传统的精神分析的颠覆:
一、原精神分析强调决定论/宿命论,而比昂没有过多的在乎一个问题产生的前因后果。
理解问题产生,的确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但理解问题产生,不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
二、有限&无限pk意识&潜意识
我们知道经典精神分析将意识的不同层面,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比昂认为与其分为潜意识和意识,倒不如说是有限和无限。
例子:夫妻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到成为要分手的大事,这个用弗洛伊德潜意识的理论来解释,即:这个男人和这个女人在潜意识里面都有破坏亲密关系的欲望,他们只不过利用了鸡毛蒜皮的一件小事,增加他们的练习,使他们潜意识里面,希望亲密关系中断的欲望变成现实。这一解释从动力学角度来讲非常的好,但会引起人们理解的困难。
那比昂就会把这个说的更加有感觉,这两人都在试图使一件本来有限的事情朝无限的方向发展。
比昂认为,精神分析所做的努力,就是要使有限的事情停留在有限的范围里面,而不要朝无限的方面发展。即:就事论事。
三、防御机制vs忍受
精神分析传统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套心理机制:驱乐避苦,我们使用的防御机制就是把不愉快的东西放到潜意识里面,而只允许自己意识意识到快乐的东西。而比昂认为人还有另外一套心理机制,即:面对痛苦和承受痛苦。
了不起的人跟一般人的比较,不过是比一般人更能够忍受而已。
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东西就是非常之人。
例子:曾奇峰妈妈得了十二指肠乳头癌,这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他纠结于到底该不该告诉妈妈,于是他站在他妈妈的角度设身处地考虑了一下:我如果是病人,我希不希望别人告诉我病情?答案无疑是肯定的。于是曾奇峰一点点慢慢告诉了她的妈妈,结果她的妈妈比想象中要坚强许多。
四、梦是愿望的达成vs梦是我们的精神整合一些心理碎片的过程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愿望的达成,而比昂认为梦是我们的精神整合一些心理碎片的过程。这个世界上最严重的疾病就是精神分裂症,他们的内心世界破碎到如此程度,以致于他们没有办法通过梦来整合他们内心,所以他们是不做梦的。
比昂在做精神分析时,他不太管这个病人以前是什么样的,也不管这个病人 从他的精神分析室走出后是什么样子的。他在乎的是咨询过程(50分钟)中的分分秒秒,包括整个治疗时段的情绪氛围,分析师的感受、愿望。这个操作类似于佛教所说的:活在当下。
这对以后的精神分析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来访者和治疗师关系中间,
比昂名言:当病人某一次来见治疗师时,治疗师最好的状态是旺季这个病人所有的过去,也不管他的未来是什么,只关注当下。
关于记忆,病人可能有很多的创伤和很多的屈辱感,他把治疗师当作他的记忆的U盘,如果这个治疗师记忆力太好的话,以后即使病人已经不再在乎那些伤痛,但他们的治疗师还记着,这就会使他们有一种不好的感受:我都不在意了,别人却还在意着。如果病人以后有生杀大权的话,很可能第一个想杀掉的就是他的咨询师。
这个同样可以用在父母跟孩子关系上,孩子小时候会有一些屈辱的、糟糕的事情,当这个孩子自己都完全忘记那些事,记忆力太好的父母可能会在孩子成年之后,还不断地重复说那些事,这显然是要把孩子一次一次地带到屈辱和伤痛之间。这非常糟糕。
比昂名言:永远不要问问题
一个好的治疗师要遏制自己问问题的习惯或者好奇,等着来访者在治疗师面前自由的开放他的内心世界。
不管是开放内心世界哪个方面,还是以什么样的速度来开放,这都由来访者决定。
比昂的创造力还表现在他创造了一个概念“0”。
这一说法又攻击了传统精神分析,反对宗教玄学,反对心理玄学。
你要了解“0”就必须成为“0”
延伸:
你要了解比昂就必须成为比昂:如果你满脑子还是弗洛伊德或其他人的传统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话,你就不可能了解比昂。
你要了解病人的话,就必须成为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