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精心打造激励文化
有人说,教育就是唤醒。可空洞的说教难以唤醒孩子们沉睡的心灵,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让孩子们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互相激励,共同提高,则较易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教育就是修炼心灵,使心灵强大。如果能给孩子心灵的成长以滋润,教育会更有价值。
一个优秀的班级,必须有一股昂扬的正气,才会永不消沉。怎样培养积极向上的班风,让正气不息、班级凝聚?“用心策划活动,巧妙提供正能量”应该是一个制胜法宝。
《拈来佳句以励志》
从含有“马”字的成语到诗句,再到最后老师的对联,除了高三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老师的“功底”。
一是老师的“机智”。
“新春伊始,如期开学。高三复读班的学生身着新装,喜气洋洋,在教室里东拉西扯、侃天说地,谈趣味寒假,忆影视剧场,忘记了半年前名落孙山的悲伤,全无百日后应战高考的紧张。”
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班主任的我会怎么办?生气?学生正沉浸在新年的气氛中。我可能会生闷气——拿着书本,端坐在讲台,读书或备课,指望着会“感染”学生。但是,这是一节班会课,怎样让学生重新点燃“奋斗”的激情,这才是高考前最应该考虑的。
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我想老师在想到这个妙招儿之初肯定想好了怎么收尾,如果学生没有说出这些励志的诗句,老师一定会引导学生说出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学生说完了,老师怎么接招呢?老师还有“绝活儿”——一副对联“西席桃李满桑梓 东坦龙蛇尽楷模”。老师说这里面有六个典故,我大多不知道,所以就百度了一下。
西席:即“老师”。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经常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
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老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
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唐 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仁杰 又尝荐夏官侍郎 姚元崇 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 仁杰 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明 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
桑梓:《诗·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朱熹集传:“桑、梓二木。古者五亩之宅,树之墻下,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桑梓父母所植。” 东汉 以来一直以“桑梓”借指故乡或乡亲父老。
东坦:指女婿。郗太傅在京口,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的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你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赶回郄府,对太傅说:“王丞相的各个儿子都值得夸奖。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故作姿态,以示不凡,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郄太傅说:“就是这个公子最好。”太傅郄鉴询问调查他,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龙蛇:比喻杰出的人、物。《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其母曰:‘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彼美,余惧其生龙蛇以祸女。’” 杜预 注:“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 金 马定国 《香严病中》诗:“金弹不徒惊燕雀,春雷终待起龙蛇。” 清 顾大申 《雪后登歌风台示沛令》诗:“井邑 新丰 旧,龙虵大泽深。” 朱德 《纪念广州起义》诗:“夺得政权声势众,中原革命走龙蛇。”
楷模:值得学习的人或事物,榜样。《后汉书·卢植传》:“故北中郎将 卢植 ,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