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一件非常注重实质反馈的事,寒窗苦读十载是为了能在科举考试中夺魁,有不这么想的,如朱柏庐先生,倒也留下《朱子家训》告诫后人“读书志在圣贤,非图科第”,可见读书是有责任的。今人已没有这种严苛的想法,但仍把读书捧得太高,甚至有些过誉:人穷可以脱贫,“书是人类致富的阶梯”;人丑可以变美,“你读书的样子最美”……你可以说这些都是扯淡,但有一件事是真的,那就是“读书使人进步”,而且很容易验证。
有一个人也发现到了这一点。学生时代的他是讨厌读书的,工作之后更是读得不情不愿,后来创业时他发现成功人士都是博览群书的人,于是开始认真读书,一年300本……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
出于对自己付出努力的不甘,他参加了很多讨论会,认真反思、研究,这才发现“读书无用”的真相:他只是读书,没有掌握知识;没有行动,不懂正确的行动。
这个人就是今天已经成为日本Role Job研讨会自由讲师的大岩俊之,他把这些年的心得凝结成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向读者讲授如何正确地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学会学以致用,只需三件事:
一、抓取信息,输入
◆明确阅读的目的
原则上,商务、实用类书籍都是不能白读的。问自己,你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你想从中学到什么?
◆只取所需
◆◆明确目的:想从本书得到什么
◆◆了解内容:先读前言后记目录
◆◆确定问题:进一步分解目的
以这本《实用性阅读指南》为例:
我不希望自己只是知道但知道的内容却无用武之地,那么“把读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是我的目的;
大致了解基本内容和框架后,找出自己的阅读重心应该在哪里,先做上记号,读得时候便格外留心;
这时就可以将目的分解为若干个问题:实用类的书该怎么读?只做思维导图够不够?有些无法实践的知识只记忆可以吗?全本都有用的书得多久才能掌握?有用但我用不上那不就白读了?
◆注意事项&相关技巧
◆◆实用类书籍重效率,可不全读
本书所讲的是商务、实用类书籍的读法,这些书是用来学习的,你不能因为可以略读就认为这是在囫囵吞枣、这是翻书而不是读书。实用类书籍的价值在于能否让人学到知识提升能力,而不对灵魂是否有香气负责。
◆◆知识可不全抓,哪怕每一句话都有用
追求面面俱到的结果可能就是什么都抓不到,一是给人的带来太大的心理负担,望而生畏,二是同时追的方向太多,无法兼顾“深”和“广”。
◆◆适时输出以检验是否有效输入
这里指的输出有“记忆并能复述”的意思,比如炒菜,能记住步骤当然比边做边看菜谱要好;做瑜伽,能记住动作当然比边按暂停边做要好。
◆◆不妨一次多读几本书
真的不必等到读完一本书才可以接下一本。同时读不同的书可以换换脑子,触发新世界,也避免了沉浸的疲劳。
作者认为同时读若干本书的话注意力也会提高,这样每次转换不同书籍时都需要缓冲回顾,能够加深对书中内容的印象。
◆◆不被他人意见左右
你想了解某个领域,找到一本入门书,别人评论说这个太浅不值一读,要读就读经典的某某某,可能只是这本书对他来说太浅;你想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一本经典书,别人评论说逻辑混乱读得云里雾里,可能他才是个小白。
书评要看,别人的意见要了解,但买书之前,最好能亲自试读一下,自己判断。
二、捋清思路,记忆
清
捋清思路的过程本身就是一次记忆。
◆书的结构层次
作者的思路是分部论述还是分阶深入?平行还是递进?
◆思维导图
一种将自己的思考可视化呈现的思考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地图式笔记”。其重点在于:用字要简、多图形、多色彩、强调联系、重在触发。
◆笔记
◆◆书上记,后整理
读到有启发内容赶紧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不用在意格式整洁美观什么的,想到了,就记下。
◆◆摘录
你可能产生了共鸣,却表达不出个所以然。没关系,先把这些文字抄下来,适当留白,说不定下次重读就醒悟了。
◆◆摘要
类似于大纲的形式。作者的大纲是作者的写作思路,你的大纲是你的理解思路。
◆◆感想
写下共鸣,加深印象。
记
实用书是要强调实践的,因此有人会觉得记忆不重要。但某些领域的专业知识是无法通过实践来记忆的,而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实践。
◆重温
作者推荐按遗忘曲线来设定重温的时机,定期回顾,加深记忆。
我自己的方法是把读书笔记做成mobi格式,放kindle里每天抽15分钟阅读,边读边标记值得重温的内容,下次转mobi就只转有标记的。
◆只记20%重要内容
甚至是不到20%的重要内容。比如《断舍离》可以只记三个理念,可能你的收拾方法不一样,但目的是一样的。
◆首字记忆
对中文来说应该是简字记忆,来不及画思维导图?那就用最有概括性的字词记下你的思考吧,依然是要强调“触发”和“联系”。
◆复述
告诉朋友你读了一本什么样的书,讨论是否能有延伸应用;想象你要和同事交接,正在把相关知识做成培训资料。
◆便利贴
学了做笔记方法,把要点贴在书签上;学了“断舍离”,在衣柜、书架贴上先收拾哪些衣服、哪类书的提示。记忆与实践同行。
三、化为己有,输出
学以致用其实不难,只是大多数人倒在了学完之后“如何有效应用”上。
◆“一定要行动”的理念
读书有所得,但不动不用,早晚是会失去的。
◆目标是行动指南
不以目标为指导的行动十有八九是在瞎折腾。
◆明确现状
认清现实才能更好地追逐。有些事情光有清晰的目标和坚定的主观意愿是不够的,还得考虑客观因素和他人的羁绊。
◆现状与目标的差距
太近,实现了没啥意思;太远,坚持不了多久就会产生挫败感。
◆列出达到目标所需项目
大象不是一步就被塞进冰箱里的,分步执行才能掌握得更透彻更全面。
◆挑选最简单的一项开始执行
所谓“最简单”,就是步骤要少,时间要短。每天只做10个俯卧撑也是运动,下班前记下今天的流水账也算回顾,尽量简化你的第一步,保持惯性,坚持一段时间再深入下一步。
◆付诸行动
◆◆定时定点
◆◆打卡记录
◆◆定期回顾,调整
这几步看似规矩死板,但重在培养惯性。成功坚持下来的标准就是你完全感受不到自己是在坚持,而是非常习惯地、无意识地就调用了这样的行动或思维。当然及时总结调整也很重要,不然就变成原地踏步了。
大岩俊之的初心是要以自己的经验来教会读者“通过读书获取知识,通过行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此他给这本书取名《实用性阅读指南》。这的确是名副其实的一本指南,我在做笔记、写书评的时候也尽可能以指南的形式来写——这是我的“捋清思路,记忆”。我的目标就是脱离本指南,完全掌握“实用性阅读”。
你又准备如何掌握这种能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