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冲浪,你真的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东西跳出来污染你的眼。
这两天,热搜上出现了这么一个词条。
#中国女孩#。
不明就里的飘飘点开一看,直接目瞪口呆。
“中国男孩保护中国女孩”“中国女孩只属于中国男孩”“祖国不要女孩子了吗”……
中国男孩挺身而出。
中国女孩誓死不屈。
呵,好一幅“中国男孩女孩相亲相爱”的美好画卷!
再仔细一看,竟然还有“联姻”的字眼。
这弥漫着陈腐气息、让人一秒梦回大清的文字,竟然出现在了2020的中文互联网上。
这是什么迷惑行为大赏?
事情的源头,是司法部2月27日发布的一个《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大意是外国人什么情况下可以在中国永久居留,以及会享受什么权利。
简单来讲,移民门槛的问题。
但这边征集意见稿刚出,那边就有阅读理解“满分”的人给大家画了重点。
通篇两个字——高贵。
重点一出,当然就不必再细细阅读条例全文,自我发散思考就好。
于是,外国人口大量涌入,会娶走中国女孩的言论出来了。
有人给这舆论添柴加火,扒出来了两年前的一个个人提议的非官方报道——
建议引进外国移民弥补我国劳动人口不足;大力鼓励中国女大学生和留学生联姻。
不知道从哪里扒出来的陈年消息、特意加红标粗的“重点”,简直坐实了外国人会娶走中国女孩的消息。
紧接着,又出来了地方的“真实案例”。
苏州送走了500个女孩,最小的13岁。
不嫁没有毕业证。
???
这看着就尴尬的造谣,居然真有人信。
也难怪,前有最新条例,后有历史报道,附加真实案例——强制联姻坐实。
这能忍吗?
当然不能忍。
于是,一出“中国男孩挺身而出保护中国女孩”的大戏开场了。
中国男孩在键盘上站出来了。
一个个魔幻口号也喊起来了。
一时间我感觉仿佛看到了那些年我们惨不忍睹的QQ空间签名栏。
小奶狗高呼“姐姐放心,弟弟来了”,拼死保护“小宝贝们”。
温柔欧巴紧随其后。
一个个排着队,站成了一堵人墙。
护着的,是“乖乖躲在身后”的“小宝贝”。
还有cosplay爱好者、百变小樱忠实粉丝。
癞蛤蟆是他,王子是他,宇航员还是他。
不管是白天鹅、公主,还是全宇宙,都在他的管辖和保护范围内。
圣斗士型最看不惯别人只说不练假把式,要保护就拿出真气势。
于是腰间别刀巡逻安排上了。
婚礼抢亲也不是不行。
万不得已时,甚至可以献身。
即便为此斩断此生后路也在所不惜。
当然,还有这种样式儿的“献身”——
渣归渣,但当女孩需要我的时候,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
这些中国男孩不仅深谙小学语文煽情的精髓,还熟练掌握川剧变脸艺术的技能——
平时厌女此刻怎么如此无私?
心寒归心寒,我还是要拼死守护你们。
不用你拼命,不如先举手之劳,帮下被家暴的女生?
中国男孩迅速理清形势:那是夫妻俩的事。
“中国男孩”这些魔幻言论一出,有不领情的。
也有立刻许终身的“中国女孩”——
我华夏女子,千里霓裳,凤冠霞帔
万里红妆,只为嫁我华夏儿郎
结果,千里万里犹不够,惨遭中国男孩拆台——
你说的这千里红妆,是不是你自己出。
嫁可以,要排场?你趁火打劫!
够了。
重金求购一双没被污染过的眼睛。
口号一波接一波,留言铺天盖地。
中国男孩胸腔中充斥着随时会喷薄而出的悲壮的英雄主义。
他们一边打下这些保护我方女人的豪言壮语,一边沉浸在自我编织的舍身取义的梦里,感动得涕泪横流。
但,这种自我感动式的口嗨言论,真真是可悲又可笑。
女性以往被遭遇性侵、家暴、性别歧视的时候,怎么从没见你跳出来?
别扯什么可笑的保护论调了。
中国男孩所谓的保护,不过是打着保护旗号的,对女性的物化和私有化。
看看一个个的称呼——
小宝贝,小可爱,乖乖的。
他们眼中,女性不是和他们一样的活生生的人。
女性,被视为一个物件。
奥迪的一条二手车广告里,女性被堂而皇之地比作二手车。
婆婆冲向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如纠察队长一般,捏一捏准儿媳的鼻子、耳朵、嘴巴。
检查完毕后,得意地比出OK的手势,此时配音响起:
官方认证才放心。
女性,被视为一个扁平化的、美的符号标签。
年龄相当的布拉德·皮特和前超模琳达·伊万格丽斯一起出现在CHANEL的广告里。
最后呈现的效果图,男性看起来是一个正常的人类。而女性,却被生生PS成了一个毫无缺陷,却也毫无生机的卡通人物。
以及,女性被视为一种资源。
再具体一点,再直接一点——
女性被他们视为了一种性资源。
拿这次事件来说。
中国男孩们,口口声声反对外国男性在中国的永久居留权,但却没有坚定地想要一刀切的意思。
对“输出”意见大到不行,“输入”倒是乐见其成。
亚非拉的单身女性可以来。
还最好控制下年龄,18-25岁最佳。
越南小妹也漂亮,加分。
但乌克兰不要,埃及、沙特、迪拜也不行。
所以,与其说,中国男孩是在保护中国女孩,不如说,他们是在保护自己的性资源和交配权。
何等荒谬和可笑。
中国女孩不需要这样的保护。
在《使女的故事》里,女性被物化,她们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是一个行走的子宫,一个生育的工具。
琼最后站出来,对说抱歉的人说:
不要说抱歉,请做些什么。
各位中国男孩们,自我感动的口号般的宣言,和假装真诚的道歉起不到作用的。
一边喊着保护,一边对女性月经羞辱的,不是保护;
一边喊着保护,一边对女性家暴/对家暴视而不见的,不是保护;
一边喊着保护,一边女生不能穿短裙、夜间不要出门、性骚扰、性别歧视、情感霸凌……不是保护。
何为真正的保护?
我想,中国男孩们需要上的第一课是——
学会尊重。
—她就好像性感的旋转木马 我下不来
—她不是个物件
你一直把她描述成一个无生命的物件
但她是一个人
你有没有想过问一下她要什么
或是她喜欢什么
丢掉“中国女孩属于中国男孩”的混帐言论。
意识到她是一个人,而不是供你挑拣和评判的物品。
等到真正学会把对方当成一个人来尊重,懂得保护的边界后。
再来谈“保护”二字,也不迟。
否则,所谓的“保护”,也只是占有和控制罢了。
如果说,“中国男孩”们打着保护的名义,把女性私有化,已经够可笑。
那么,在这件事里积极回应的“中国女孩”们。
却让人看到了两个字。
倒退。
是的,自主意识的倒退。
听听“中国女孩”们撼天动地的“宣言”——
要么十里红妆,要么白绫三尺
我中国女孩只能嫁我华夏儿郎
字里行间充满了激愤与决绝,不知道的,还以为遭遇封建时代的逼婚。
只想问下,姑娘,究竟是谁逼你?
也有戏仿《金陵十三钗》,“大义献身”的——
姐姐会替你们去的
更有哀求“中国男孩”保护的:
男孩子,我求求你们了
不要把我们丢给外国人
今天被好多癞蛤蟆温柔到
什么白绫三尺,什么着汉服坠长城,什么强迫联姻……
女孩们是把自己想象成城堡里的公主,还是被迫和亲的昭君?
这洋溢的中二画风好笑之余,又透着蜜汁尴尬。
脑补一出大戏的女孩们,和“中国男孩”们的自我感动,又有什么区别。
且不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逼迫他人嫁娶。
沉浸在献祭式反抗的感动里,大可不必。
再有,这尴尬背后,其实是一种自我物化的弱者心理。
在语境里,把自己放到一个被安排、被祭献、被威胁的位置上,仰望、寻求强者的庇护。
将寻找婚恋对象的权利双手奉上,充当起满足“中国男孩”保护欲的“工具人”。
尤其是,写下这些留言的,大多是只有十四五岁的女孩。
看似戏谑,却赤裸裸展示了年轻一代女性自主意识的倒退。
日剧里早就告诉我们——
要一个人堂堂正正地活下去
谁都不去依靠
想要的东西,全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得到
现代女性,受过一定的教育,拥有能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懂法知法,在意识上也有较强的自我觉醒。
应该明白,只有自己才能保护自己。
我们天天说独立,什么是独立?
独立意味着不依赖别人,自己解决人生中的一切问题,并承担选择后相应的责任。
如果真遇上什么令人不适的言语或行为,不管是外国人,还是国人。
女性们都足以运用各种方法来保护自己。
而不需要“中国男孩”们,打着保护的旗号,把女孩当成物品一样藏起来。
一个世纪以前,鲁迅的《伤逝》里,子君已经喊出了: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到了今天,不管是物化女性的,还是自我物化,反而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
女性拥有对自己身体和命运全部的支配权利。
道理谁都懂,然而实行起来却不是那回事。
现实生活中,尤其在东亚文化里,这一权利常常被“剥夺”。
听听台湾女孩杨雅晴的故事。
杨雅晴在巴黎留学时,做了一行为艺术:吻了一百个陌生人,并把照片拍下来。
可吻了很多人,在许多人眼里,却成了不贞洁、可以随意“荡妇羞辱”的标志。
连外婆也觉得,她嫁不出去了。
“嫁不出去”,和“卖不出去”,是不是很相似?
不仅如此,许多女生从小就被教育:
坐有坐相,不能叉开腿,要不然就很丢脸。
而同龄的男生,他们可以在路边随便撒尿。
当长大一点,她被教育,不能穿太露的衣服,因为丢脸。
但同龄的男生,却在看“裸女”,开启自己的性启蒙。
男生在成长过程中,去探索自己的身体,探索情欲,甚至跟一样性别的人竞争性能力,都是很合理的。
反观女生,不论是什么阶段,女生的身体,还是情欲的表达,都是被压抑的。
其实,婚恋自由也好,身体自主也罢,也是老生常谈了。
但有一点值得反复强调,那就是女性的自主选择权。
重要的不是选择什么,而是拥有选择的权利。
所有女性,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有权利选择结不结婚。
也有权利决定结婚对象是谁,这个对象可以是国人,外国人,男孩子,女孩子……
这些都是个人的选择和自由,与他人无涉。
也不用把婚恋选择,强行与爱国相连。
结婚也好,恋爱也好,都与个人相关,与爱相关,但和爱不爱国,完全是两码事。
不仅在婚恋上,包括生育、职业、生活方式的选择上。
女性都是自己人生的决策者。
这是最起码的,为人的尊严。
最后,结尾借用杨雅晴演讲最后呼吁的一句话:
亲爱的女生,你们要拿回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欲,自己的权利。
但不是从妈妈,或是从男人身上拿,他们不是敌人,权利一直都在你的身上,你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