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红华
小年过后,愈加惦记黄豆肉皮冻了。不光想吃,更想熬“冻”的人。
“妈,今年黄豆肉皮冻做了没有?”我试着打电话问。小时候吃惯了,一到过年,就想尝一尝。
“做了,晓得你欢喜吃的。刚刚,阿姨还在讲,‘你还做这个啊’,我说,‘儿子欢喜吃的’。”我听出了儿子在母亲心里的分量。我猜,母亲还记着,儿子还欢喜吃鱼冻,下泡饭呢。
01
老家在桐庐分水后岩村,毗邻天溪湖,三面环水,民风淳朴,是全国文明村。204户人家,冬日里的餐桌上,原先,都少不了一道黄豆肉皮冻。只要黄豆肉皮冻一上桌,从来没有不吃的道理。老人顾不及牙口的冷热,小孩手抓一块就往嘴里送。切一盘,就是男人们最好的下酒菜。对女人们,简直就是纯天然的胶原蛋白啊。
小时候,只要家里条件允许,母亲就会做一面盆,想吃,就切几块,盛一碗。这道颇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年味家常,餐桌上首屈一指的凉菜,仿佛瞬间穿越母亲的土灶间,悄然弥散在村庄的炊烟里,历久弥香。
02
年味,像一层厚厚的雾气萦绕着村庄。涮完火锅之际,就是吃黄豆肉皮冻最好的时候。一顿饭下来,大鱼大肉吃腻了,来块黄豆肉皮冻,晶莹剔透的颜值,Q弹轻盈的口感,简直就是无声的幸福在味蕾里的徜徉。
自家田头坡上的黄豆,夏秋黄灿结实,冬来贮藏,是季节里农人早出晚归的剪影。自家做豆腐,或者村里邻里几户一起做,一板几板的,各自安备。顺便下锅油个豆腐,围着灶头,趁热蘸点酱,原味与酱汁脆嫩酥烫,入香入味,馋几口就多夹几个,都没人笑话。
与此同时,农家也留些黄豆,浸水而润,几个小时,滚圆生香,专门做黄豆肉皮冻吃。
熬“冻”,用的是肉皮。肉皮本身不贵,早先靠天吃饭,肉皮冻只有天冷了才能做出来,大冬天的才能尝尝鲜。而最好吃的肉皮冻,一定是自家熬出来的。倒不是母亲有什么妙招,实在是因为母亲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给家里人弄点好吃的,费多大劲也愿意。
美食的秘密,只有时间和懂得的人知道。
收拾干净的肉皮,简单焯一会,去除异味,肉皮变软捞起来,保持胶质。一条条皮带宽的肉皮铺在案板上,刀过留痕,保证肉皮内的油脂被剃干净。肉皮下锅,大火烧开,小火慢熬,一两个小时后,母亲看到汤汁粘稠浓白,肉皮绵软晶亮,浸润饱满的黄豆就可以下锅了。
猪皮软烂有嚼劲,与黄豆荤素搭配,在汤汁里相互碰撞,又相互被驯服,又慢慢地糅合。数九寒天,盛在一大盆里,要不了多久,就凝结了。只待馋一口时,切盘上桌。
儿子的嘴巴是被辣椒调教过的,单一难免无趣了些,母亲便开始了“调味”之旅:刚熬煮的猪头浓汤进入了锅里,就是给黄豆注入了灵魂。再把油豆腐切成小块,加些冬笋丝、肉丝,再煮透冷却,成琥珀色,美味“冻”人。
03
“吃一块添,你欢喜吃,又吃不坏的。”母亲又往我碗里送了一块。
从黄豆肉皮冻,到油豆腐黄豆冻,我感恩有这样一位好母亲,一直惦记着儿子的口味喜好。即使很多人早已淡忘了家乡最初的美味,她却尝试着做更好的。
而我,哪里还记着母亲喜欢吃点什么呢!
像我,即使一碗白粥,几片藏在粥里的油豆腐黄豆冻,润润地舀一口滑进嘴里,也是极为满足的。微微黏糯的米粥质朴温和,油豆腐黄豆冻清凉,随着咀嚼,谷物与肉夹缠在口,在唇齿间共舞,相互交叠递进,寡淡的味蕾顷刻间清醒过来。
天寒露重,吃冰凉的油豆腐黄豆冻,那种自上而下的清凉缠绵,别有一番惬意在心头。无妨用一口,一解这一年到头生的忙碌与辛苦。
而熬“冻”的人,是否更需要我们的惦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