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写了切换角色去思考产品,后面在回看的时候,发现深度不够,有些表面化,没有思考,所以重新加工了一下。
一、问题
1.1.原因说明:
程序员小姐姐:询问关于记录的修改和删除都是实现同一个功能,并没有多大的差异,那么修改和删除有必要实现嘛。(是否需要两个按钮,还是混合在一起)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下对话,简单说明了一下角色在产品中的应用。
1.2. 为什么说同样的一个功能点,会有两种思维:
下图为一个后台的列表页面,我这里做了两张图,第一张在最后的操作菜单下有:查看、编辑、删除三个按钮。如果按照常规的操作,管理员进入后台后,直接点击对应的按钮进行操作就可以了。另外这里也可以根据权限,在后面出现更多对应对的操作,方便管理员直达命令,也会更加精准操作。
第二张按照程序员小姐姐的说法,用一个维度包含直接改为查看操作,把功能都集合在内容页里面(说实话我做了快10年的产品,还真没遇到过几个这样的操作)。管理员如果需要进行操作,需要进入详情页面里面才可以。
其实较真点来讲:在外面操作和在里面操作其实都是一个步骤,不过是先一步操作和后一步操作的事情,这块有什么影响吗?
1.2.1. 首先是用户操作习惯的问题:按照图1所示,目前大部分的后台基本都是标准界面样式,对应操作下面是常用的查看、编辑、删除,或对应不同功能还有审核、下载、导出之类的。管理员进入后,选择对应的操作会比较直观。
1.2.2. 其次是考虑到使用场景的问题:进入到页面里面操作也是多了一步操作,如果当前管理员已知是需要审核,在进入详情页查看时不小心点了其他的操作,这个时候是提示先保存在审核成功,还是直接审核成功?假设是给用户退款不退货,不小心点了退货退款,那这个损失算谁的?当然了我们可以说权限是开放给用户的,用户自己操作错了,我们也没办法控制。但这个想法不对,应该说我们有途径可以避免用户操作错误,那么就从源头进行规避。
1.2.3. 还有就是权限的问题:前期如果是规划好权限,那么在列表和在详情页面都好设定。如果是后面增加的权限,那么在列表处增加判断和在详情也增加判断,对于研发来说工作量就有比较大的区别了。还一个,在列表处设定权限,方便一次操作一件事情,都混到里面去操作,也比较容易引起误操作。
二、简述说明
2.1为什么说要切换角色去思考
我们常说切换角色去思考,那么切换的角色是在什么场景下?去解决什么事情,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带着这三个问题去思考,才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比如说一个日常的小例子:我们日常都会点外卖的馄饨、汤面什么的对吧,都会用一个比较结实的塑料盒装。商家的要求是:结实,包装严实,不要撒汤。用户的要求是:包装严实、不要撒汤、打开容易,关键词是包装结实、不要撒汤。生产商其实也注意到这个关键词了:不要撒汤,既然是不要撒汤,那么肯定要扣的很严才可以,于是就出现了下图所示的情况,在包装盒上面出现6个卡扣(或更多)。这样是盖的很结实了,也非常的密封,不会撒汤了,三方的需求都满足了。
按照这样的条件,是不是挺好的?但这个需求的痛点还是很强的,为了满足不撒汤,所以卡扣很结实,可是用户在打开的时候可就很费劲了,回忆下是不是这个情况,每次打开的时候都要很费劲?
但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如果为了解决用户打开难,但同时又要保证不撒汤,把卡扣改为旋转盖呢?是不是就能很方便的解决?如下图所示,旋转式的包装,是可以同时满足不撒汤,打开又方便。那么商家为什么不去做这个事情呢?首先成本的问题,商家多一分钱的成本,就等于少赚了一分钱,而且市场上对于这种简易包装设计也相对找一些(不是说方盒也要做成螺旋的啊,是要圆盒的才行)。其次是市场上面是不是有多种选择,就像下图的这种可以简易的密封包装,我也是找了很久才找出来的,而且这样的一个成本比普通塑料盒的成本要高3倍以上。
2.2角色的场景定义:
上面的说明是告诉你切换角色的思考,切换后如何定义,但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并没有深入下去。关于谁要切换角色,是研发人员还是用户,要如何决定切换?这不单是一个操作的问题,还有关于功能的定义、业务设定等。还需要思考一下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说我们定义在列表中把基本操作都展示出来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定义的,人们为什么会习惯,为什么要遵守。按照产品的定义,一个功能需要从场景、全流程、功能、角色问题、操作内容、角色、得到结果中的至少两个层面去深入了解,越深入,覆盖的人群就越广,适应的人群就越多,而上面我们定义了几个?
用户角色:我不关心当中的逻辑是什么,我也不考虑你是怎么运营的,我的目的很简单,进入后找到我想要的商品,觉得价格和描述还OK,下单支付,收货使用就可以了。另外出了问题,我还需要申请售后。
商家角色:我在乎的是有多少用户多少来访问,有多少人购买,购买什么类型的产品/哪些商品没有访问没有交易,需要发货的商品要发到哪里,后续是否有问题要解决,最重要的收款。
这里其实还有一个平台角色:平台搭建后需要设定规则,用来管控商家、商品、订单、数据以及整体运营策略、和最重要的产生利润点。
三、思考
3.1目的和意义
切换角色的目的在于不同场景的考虑,如果你是研发者,那么你在做研发的时候你要思考用户使用这个功能的场景、用途、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都是1和0的表现方式。现在是对单一场景进行思考,如果是多个场景混合在一起使用,比如涉及到中台应用,那怎么区分呢?
能够解决什么问题:要解决不是界面展示更不是功能呈现,而是解决场景使用的问题。
3.2保持冷静
我们在做产品时,经常会说“要像一个外行一样思考-用户都是傻瓜式操作,但同时还需要像一个专家一样做实践-用最完善的流程做最简单的呈现”,口号很美好,但不能太过于牵强,还是要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比如让我一个外行去创作一辆特斯拉,结果会是什么呢?当然是什么都没有,只会画一个草图。
所以我们在做产品时,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行业专家能力-了解这个市场、了解这个应用,其次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能够知道是谁在用,用来干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个时候在提出创新的时候,才不会天马行空,能够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才会成功。
保持冷静,在专家和外行的角色中不断的切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