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兴趣源于看书
我上小学时,当时非常流行一本书叫《七剑下天山》,还有一本《射雕英雄传》。可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却偏偏迷上了郑渊洁。 郑渊洁,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传奇,我是从1985年发行的《童话大王》上开始认识了他,他浓缩着我们这一代人整体的记忆。皮皮鲁和鲁西西伴随我走过了童年,他构造的童话世界一波三折、引人入胜、令人欲罢不能。当时还有一本《山西民间文学》杂志,里面经常讲一些《山海经》故事,我从中了解了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民间传说。。。还有一套西游记的连环画至今仍记忆犹新,如大闹天宫、孙悟空大战黄眉妖等等。。。后来还看了红楼梦等名著,很多书都是我从别人那里借阅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断从这些作品中汲取营养,他打开了我想象力的闸门,开拓了我的思维,让我自己去探索这个陌生的世界。读书之余还经常写写读书笔记和日记。
读史使人深刻,读诗使人灵秀,读书如读人,他成了我学习之余,最大的爱好。
母亲的影响
母亲,一个多么动人的称呼,曾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可就在1986年10月的某个夜晚,那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我母亲因为意外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对于年幼的我不啻为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去世后她被埋葬在终南山脚下,眼前是布满野花的山涧小路,至今依然是那么的熟悉,依昔记得母亲曾经携手陪我走过。
我为了聆听他的声音,在山谷一阵阵的呼唤,群山环响,是母亲对我的应答。我为了寻找她的踪迹,顺流而下,溪水潺潺,可否仍像当年一样激起幸福的浪花?风吹过的地方,母亲曾牵着我的手走过,轻风呀,你是否还记得哪里曾经有母亲的身影?
母亲一生中她太不会爱的人就是她自己,而最爱的人就是孩子,而如今每当我回家时,看到别的孩子投进母亲的怀抱,而自己却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在我还没有能力尽孝道的时候,她却离开了我们,这一切成了我心里永远的痛。
每年到了清明节时,我都会到母亲坟前去祭奠她,与往事干杯,吊那永远的记忆,这里面不仅有我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还有我满满的思乡之情、思亲之切。至今离开母亲已整整三十年了,我依然能感受到她爱的温度。。。
每当想到此,我文思泉涌,泪如雨下。
我将此种感觉,写成文章。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张柏林看了后非常的感动,他告诉我"真感情才是好文章”,是他在我最无助的日子里,给予我精神上莫大的鼓励,至今想起来依然令人动容。
母亲去世后,我突然成熟了很多,经常将所想所思诉诸笔端。我的性格也开始变得有些内向和细腻,常常沉浸在一个人的世界里,看着日出日落,享受独处的日子,享受一个人的狂欢。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而我童年的经历给了我无限的精神财富,让我了解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有了独特的体会。
乡 愁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那对于我来说简直是莫大的盛事,因为可以吃摆汤面,可以走亲戚、收压岁钱,而如今不再为此而乞盼过年,而内心依然是那份淡淡的乡愁。
故乡,是遥远的幸福,是淡淡的牵挂。
乡愁,是诗歌般的惆怅,是梦幻般的篇章。
无论我只身天涯海角,树高千丈,但最终还是要落叶归根,归于尘土,最难忘记的就是那生养孳息我的灵魂之根。马上又要过春节了,我衷心的遥祝兄弟姊妹们常回家看看。。。
我文学的根基来源于我的家乡。农村是我的根,是生我养我的故土,给予我创作的灵感,是我创作的源泉。
赋小诗一首,以寄托我对家乡的思念。
《 故乡情》
堂舍依依参差意,草木有情已忘言。
红轮欲坠夜黄昏,云烟深处是故乡。
。。。。。。
后文待续。。。。。。
我在这里等你,你不来,我不走。
一一一长安天行健冬日随笔
声明: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勿改动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