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活的是一种态度,生活如此,工作亦如此。所谓态度,其实就是情情恳恳,扎扎实实按计划把每一件平凡的小事认真做好。对我来说,写生活随笔,教育随笔,就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并且是对我很有帮助的事。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中国大地时,网络是我们生活工作的主要平台,那个春天,我认识了《中国教师报》并关注阅读,我加入了王维申老师的叙事者星火团队,我在范老师和组内成员的带动下,跟着团队一起开启了我的随笔生活。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素不相识却有着共同爱好的老师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我自信满满,我也要跟着团队,每周认真写一篇教育叙事,每月共读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刚开始,我克服各种困难,挤牙膏式,片段式的,努力去完成每一次作业。在这里,我没有感觉到自己水平差而难为情,有的是大家的鼓励和坚持的力量。就这样,不知不觉两年过去了,我并没有像群规里说的那样,每周坚持认真写一篇高质量的叙事,尤其是共读书目的阅读和感悟,我基本没有一篇是潇潇洒洒看完,洋洋洒洒写出思考感想。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我就不断的给团队拖后腿,每次范老师善意的私下提醒我,我嘴上答应的很快,但怎么也写不出来,甚至也会东拼西凑去应付。那一刻我就知道,我的态度出了问题,可懒惰占据了我的内心。随后就是恐惧,如今害怕写随笔,害怕交作业的时刻。
这不又到了交作业的时间,范老师依旧热心提醒我。我不自主的进行了反思。是态度出了问题!我是最不能坚持的一个人!生活上不自律,明明到了休息的点儿,却还要找理由磨蹭,工作上也有拖拉之举。虽然给自己定了目标,却没有顺利完成过。首先是读书,翻开瞄几眼,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读几页,不适合自己口味的,随手翻翻,往那一放,等到需要写读后感的时候,才发现“她”已经被我打入冷宫许久了。拿起来,擦擦灰,默默的难为情。其次是随笔,以前是工作中,生活里发生的芝麻绿豆大的事,我都能快速记录下来,零星的思考也附在后面,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就会更加理智、冷静。
偶尔写的随笔,有时候自己一个人看,有时候我会发在朋友圈,大多是没人在意的,偶尔也会有人点开,当面鼓励的、安慰的,也有个别私下毫不留情面的:“小学生的水平,也敢写出来晒。”意志力不坚定,这也成了我没有坚持下去的理由之一。
中午饭后,温暖的阳光透过窗帘照在身上懒洋洋的,翻开以前的随笔,瞬间也能捕捉到灵感,再追加几个平淡的文字。
“双减” 政策出台以来,为了提质增效,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学校领导也深入一线课堂,问诊把脉。学校领导推门听课活动,从开学就已经开始了。第一节课,几个数学姐妹们在批改作业的时候,互相讨论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存在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各自又是怎么处理的,都说今天这节课还得继续上练习课。我的处理方式是,作业分层布置,一个个过关,新课内容还是要进行。“有余数的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上课两分钟了,袁校长拿着凳子坐在教室最后,参与了我们这节课的指导学习。没有喜悦,没有紧张,更没有丰富的表情,按部就班的常态课。
课后交流,领导给我的建议:对于低段的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既要通俗易懂不发生歧义,又要专业。这也是我平时一直都在学习的地方,希望通过反思,向身边老师学习,强化我这方面的能力。
下面是我在书上摘抄下来的文字,与文字爱好者共勉!
写教育随笔的几个好处:
1、输出倒逼输入
班主任工作的繁琐性、重复性,让我们懒于学习,习惯凭借经验处理问题,犯经验主义错误。每天坚持写教育随笔,逼着自己去接触、学习教育新思想、新思路。就像我们经常提到的“想给学生一杯水,必须需要准备一桶水”。同样的道理,要写一篇文章,必须阅读至少十篇文章。用写随笔的方式,强迫自己学习。
2、记录教育故事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见很多有意思的人、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儿,只靠大脑记忆是不太现实的,就像我们所熟知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那样,我们会逐渐忘记。我们需要一个媒介、载体,来帮助我们记忆这些精彩瞬间,丰富我们的教育生命。教育随笔,就是最佳的记录方式。
3、提升管理育人水平
在教育随笔中可思考班级管理问题,比如系统性思考班级建设(制度、文化等)、提前谋划班级发展方向、反思班级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书写随笔的过程,让大脑中零碎的思路、想法,形成完善、体系化的教育理念,无形中提升了班主任的育人、管理水平,让班级管理更科学、有效。
今天是2022年2月份的第一个周末,借着文字和团队,我希望自己不再是一个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自愿加入的,免费跟着团队学习进步的机会,要懂得珍惜,所以不管怎样,从今天开始,重拾信心,克服惰性,努力跟上团队步伐。先保证数量,在保证质量。这就需要端正态度,养成随时记录每一个“特别”的瞬间,积累素材。书也是要看的,不能光买,不翻“她”的牌子。生活处处都是风景,随笔随时可以记录,美好的态度成就美好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