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卑与超越
1、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2、每一位神经症患者都会不同程度地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并避免与外界过多接触。他们想要逃避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并让自己活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内。
3、一个人可以轻易改变他的具体目标,如换各种职业。我们必须找到他内在的一致性,就是其人格的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固定不变的。而人们对优越感的追求不是固定不变的。
4、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化以后,个体的生活模式、行动都会为此目标服务。他们不会在乎这些行动是否正确,对其他人或事是否会产生影响,他们只在乎是否有利于达成优越感的具体目标。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一个人选用这一病症或说行动的目的,以及这种目的是如何与获取优越感目的保持一致的。
5、每个神经症患者都一样,他们选用的方法与他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需要改进的是他们的目标,而不是他们的行为。只要具体目标变了,他们的行为才会跟着改变。
6、很多人在热恋中,都觉得自己很懦弱。从某种角度看,这是正常的。恋爱中的我们会变得温柔,对对方的爱慕也会表现出来。一个永远当做强者,决不让自己处于劣势地位作为目标的人,才会远离爱情,避免进入爱的漩涡中。TA无法接受进入爱情中,失去自我的危险。一旦有这个趋势,TA就会讽刺、挖苦让其陷入爱河的人,并用这种方式摆脱爱情。
7、我们该怎么帮助这些在寻求优越感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的人呢?如果我们懂得寻求优越感是所有人的目标,我们就能对他们的行为表示理解。他们的问题只是在于为自己设立的具体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第四章 童年记忆
1、我提倡生命在于合作,我认为心理治疗实质上就是合作行为的运用和检验。只有我们真正关心他人,对于他们的合作感兴趣,我们才可能获得心理治疗的成功。
2、记忆不是偶然存在的,只要存在就有意义。
3、人生态度改变了,认知观念改变了,记忆中的事情才会有所改变,对于同一个事情,才会有截然不同的解释。
4、所有的记忆都有启发性,但最有价值的要属一个人的最初记忆,就是一个人可以回忆起的最早的事情。最初记忆让我们了解到他讲什么作为自己的人生起点。
5、孩子对于父亲的兴趣往往在发展的第二阶段得到发展,发展的第一阶段往往发展的是对母亲的兴趣。
6、一个人的声明态度是由他的经历所决定的。
第五章 梦
1、人们在梦中的目标和白天的目标是一致的,就像人们在梦中也在努力追求白天追求的优越感一样,梦是我们生命意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生命意义的塑造和达成。
2、梦中的某种感被我们保留了下来,但是具体的情境已经忘记了。梦的目的也一定是在留下的感觉之中,梦的目的就是引起这种感觉,一个人的感觉是和他的人生态度保持一致的。
3、当我们在现实中没有尚未解决的问题时,睡眠才会真正的安心沉稳,才不会被梦打扰。
4、做梦就是在保护我们的生活模式不被现实和常识的要求所威胁。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不想用公认的常理去解决某个问题,那么他就会在梦中表现出来,引起某种让他坚定自己想法的感觉。
5、梦和常理是对立的。我们发现,那些不愿意被感觉所控制的人,他们更依赖科学严谨的方法行事,这种人就很少做梦,甚至不做梦。另一些人则相反,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做事,喜欢另辟蹊径。合作能力差的人是不屑于事事都按常规做的。他们希望避开现实的要求,因此常常做梦。
6、梦的目的是自欺欺人,让我们自己陶醉其中,因为梦是生活模式的产品,它不符合常理。如果我们完全了解了梦,梦也就不能欺骗我们,并引起我们的心境和情绪了。
7、很多人都做过由高处摔落下去的梦,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这表示这个人心灵保守,并担心遭受失败,而不是全心全意要克服困难。当我们想到我们传统的教育就是告诫孩子,要他们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时,做这种梦就很容易理解了。家长们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不要爬山梯子!不要动剪刀!不要玩火!”孩子总是被这种虚构的危险感觉所包围。但是,家长如果把一个孩子训练成过度胆小的性格,他也很难真正应对危险。
8、当人们梦见自己不能移动或者赶不上火车时,它的含义是:“如果不用我自己费丝毫力气,问题就可以解决,这将多么美好啊!因此,我要绕道走,我要迟到,这样就能避免遇到火车,免得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
9、从经验中我们得知,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和别人成为朋友,很有可能是他的控制欲过强。
----------------------------------------------------------
关于这几章,看下来其实有点困惑,自卑情结如果是面对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无所适从,那么,每个人其实都应该有或深或浅的自卑感。那到底是通过什么来鉴定是否患有神经官能症呢?也就是说,用一句心理学领域常用到的说法——如果你不觉得自己难受,想要把这个难受找人解决掉,而且这个难受点不会时不时跳出来,那么,你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的帮助,换句话说,你很好。
而令人吃惊的是,我身边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告诉我,据不完全统计,一线城市、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往往更容易也更普遍会对心理学产生兴趣,或者,或多或少容易觉得自己有心理疾病,想要寻求方式方法解决掉自己难受的想法也好、观念也好、行为也罢。
我经历过一些很艰难的转型时期,曾经有一段时间,从后端转型做前端业务,一直受挫,最早的一个运气成交的项目,让我以为轻松地可以达成某些特定的目标。但是现实狠狠地扇了我无数个耳光,所以在运气过去之后,我经历了漫长的煎熬期,那就像是一个没有灯光的漆黑的隧道,里面弯弯曲曲,我四处碰壁,看不到尽头也看不到出口的光。因为缺乏经验和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总是经历各种挫败,我一度怀疑自己业务能力不够、也怀疑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继续坚持、更怀疑是不是我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幸运的是,一直有一个像是灯塔一般的指路人,在不断给我鼓励打气,她把我形容成一个在悬崖边上总是想着要不要跳下去的绝症患者,而她在不停地想办法拉我回来,而我满脑子的想法却是跳下去,一了百了。那段时间,她为我树立了很优秀的榜样,对于企业来说,最艰难的是创业期,因为创业期死掉的百分比80%以上。所以,我因为选择了信任,所以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此后,我不断改变自己的行为,同时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终于,我第一个靠着能力完成的项目呱呱坠地,它就像我的亲生骨肉一样,让我差点哭出来。可我当时甚至谈不上激动欣喜,我只是意识到,成功没有捷径,努力终于让我看到了希望和光,所以我选择继续走下去。
然后,接二连三的项目落地就开始自然而然发生了。我的专业性以及识人、谈判的技巧在日积月累中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比如:遇到一个新的问题,3年前,可能我的想法可能是——这下完蛋了,肯定不行了,要不就这样吧。如今,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想——如果别人做到了我没有做到呢?一定会有办法的。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强求自己必须成功,而是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去尝试,让它成功,但是如果最终没有成功,你已经尽力了,那就够了。世上本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原本注定的,或者说是应该如此的,绝对化的僵化性思维被我抛开,我不那么看重输赢,而最后,往往容易取得好的结果。
比如,以前,我一定会在一件小事上跟别人争个高下,吵架也是,好像输了自己就没有价值感了。可是问题不是在于你是否赢得了较量,而在于你是否认同自己的价值。前阵子MBA新生运动会,我把十八年不练的乒乓球重新捡起来,可能是因为我的基础可以,站台很稳,更重要的,我觉得是在比赛的时候心情很轻松,我告诉自己:练得可以了,接下来享受比赛就行。中间遇到过很强劲的对手,也有很盛气凌人的对手,同时还有发球环节各种克我的对手。比赛结果是,我以最高总分获得最佳女单的荣誉。得到奖项的时候,我只是欣慰于自己良好的训练基础和功底。
很多比赛,在硬技能不相上下的时候,赢的关键很多时候都跟心态密切相关,这可以说是一种软实力。其实人生,也是一场比赛,我们的智商相差无比,而最终决定我们飞多高走多远的,往往隐藏在我们的身体和内心里。
良好的心态,会让我们表现出镇定、轻松、自如和强大的自信的气场,这次的比赛可以说是个小小的检验自己人生修行的阶段性成果的案例。
当然,人本就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一种高昂的状态里,惰性可谓是人的天性,我们很不自觉就会想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内,能多待就多待一阵子。所以,以前我总喜欢梦醒后,去探究这个梦到底有什么寓意,也经常梦到赶不上火车或者飞机,现在发现,原来这其实这是另外一种潜意识逃避的行为,可是这又怎么样呢?我允许自己有这种时候,因为我认可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人。
另外,我其实比较认同,一直让自己保持高度兴奋状态的人,其实是有一种焦虑感的。
TA们不允许自己落后,TA们像上了发条一样保持亢奋,可是人不是机器,人有情绪有情感会受伤会低沉,所以,一直往前奔跑的人,我相信也很希望自己能停下来休息一阵子。我前2年的状态就是,一直对自己非常苛刻,追求完美。而且会不自觉地认为,这种完美主义或者说对自己的苛求,来自于小时候父母在学习上对我的过高要求,导致自己没办法停下来。
就像我听到的一个故事:假如说,你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哆啦A梦的时光机器,你可以在任何时刻,去按下按钮,让自己停下来,休息一会,你去会按它吗?也就是说,你是有办法的。
我发现,2年前我的答案是,我即便是有了选择权的时候,我依然不会按下它,因为,我害怕停下来,自己就被抛弃了,所以是我选择了追求完美、苛求自己、苛求他人。可是现在,再让我听到这个故事,我会说,我不需要那个时光机器,因为选择权明明就一直在我手里,我挺喜欢现在的自己的,但是我期待自己能拥有更丰富多彩的人生,所以走走停停,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生活状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