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京都、神户印象
1-广岛
当初拿到日程表的时候,看到两个字:广岛。一下子让人想到小学就知道的一句话:广岛,被投下人类历史第一颗原子弹,70年内寸草不生。
这是我小学时候老师告诉我的。当降落广岛后,坐在去HIP(广岛国际广场,一个类似国际交流中心的地方)的路上,改变了我对广岛的认识。
这里有山有水,有树有草有花,俨然不是教科书和大家口中的样子。接我们的车玻璃很干净,透过窗外第一次自己的眼睛看见日本的城市——真眼看广岛。
我们在广岛县(日本县类似中国的省)东广岛市的HIP住下,住宿很“奢华”,一人间,有电视,有阳台,有浴缸,有长长的写字台,还附带一个小桌在屋里,有个小冰箱,墙上还有个磁性小白板。加上在入境时工作人员微笑欢迎,HIP工作人员的接待,初到广岛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广岛,有幸能骑一次自行车,行走走在郊外的小路上,返程的时候接近黄昏。突然发现每个自行车有车灯,这保障了夜间或者天气不好时出行安全。而且地下通道专门为自行车修了坡道,直到今年我还见过国内有的城市搞新区规划,没考虑自行车道的情况。
干净的街道,除了没有垃圾外,少有灰尘;蓝蓝的天,和小时候家里的天一样;建筑物也没有国内灰蒙蒙的陈旧感,和新刷漆一样。
在广岛是一种新鲜感,就像小朋友对任何事情好奇一样,出到日本,看着日本的文字,看着谈笑的日本人,甚至路上的广告牌,都是一种全新的画面。
在广岛是一种遗憾感,因为蓝蓝的天,干净的街道是小时候才有的,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家垃圾袋满天飞,天不再常蓝,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高楼大厦平地起,更不知道为什么小时候厚厚的雪只能在东北看到,而老家今年只有一场雪。
在广岛的几天,最美的感受,是初次尝到日本的味道,对日本的传统观念被打破,让内心波涛汹涌,走出了国门,去体验他者的世界,体验一种别样的生活。
2-京都
一直好奇,日本首都是东京,为什么还有京都这个地方,按照汉语字面理解,京都才是日本国首都啊。因为自己的专业关系,详细了解京都是在大三,因为这里签署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
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我们开始用法律的尊严正视气候问题,从《京都议定书》以后的很多气候大会,都是在这份公约上继续讨论。
所以能到京都,也是分外激动的。这座城,曾经的日本首都,好比我们的古都西安,他们都有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明显的现代气息。
那年西安做义工十天,虽然没有深入这个城市,但是也感受到了古都的气息,住在鼓楼北边能看到“文武盛地”,以及南面靠近回民街能看见“声闻于天”的匾额。
在华清池能看到唐太宗和杨贵妃奢侈的汤池,也能看见西安事变墙上留下的子弹壳,也能走上骊山长城,站在曾经烽火戏诸侯的地方,俯瞰整个秦川。
走在现代化气息浓厚的西安城,在大小巷子里找寻地道本地吃食,在皇城城墙边上看着灯红酒绿的青年酒吧,走过大唐玄奘西域取经归来后,回唐都时走过的朱雀门···
这是古都长安,现代化都市西安给人的感觉。我想京都与之日本人,也有类似的感觉,但绝不是这样的感觉,我们也无法体会日本人的身心,不过京都也是别样一种体验:
从繁华落尽到细水长流,京都非常懂得用朴素来包裹自己平安时代的繁华,经过室町时代的纷乱,明治维新的浪漫以后,这个地方集中了历史上太多的东西,从向中国学习时的日本,到战国时代内战不休的日本,再到终于摆脱封建制度,开始向西方学习并最终走上扩张之路的日本。
在京都,还有佛教对日本的影响和日本式的审美情怀,比如我们在清水寺有和我们不一样的观音,满地可爱的胖娃娃。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祈祷长命百岁、学业有成、爱情顺利。
总之,这座城市能够同时告诉世人关于日本文化的一切。
3-神户港
看海,或许是每个不在海边长大的孩子从小的梦想,也是人们一生众多旅行绝不会错过的地方,海之蓝的感觉就如绵绵的白酒入口,能令人陶醉。
而港口是每个海滨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我第一次看海,是在大连,在星海广场三步,在防波大堤上吹海风,这的是那种如痴如醉的感觉。
上次大连之行未能如愿,我们的首艘航母辽宁号是从大连港走出,走向深海的,去大连港去找航母是个天真的想法,不过在大连港的一个角落里,海风平静,心情激动,因为第二天就到日本了。
在日本,去神户参观超级计算机的时候,在火车上路过了神户港,和我们大连港一样,也很美观。
港口承担着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担,促进了贸易,也带动了文化交流。无论大连港还是神户港,都是一个国家贸易的保障,向它们致敬。
这就是在没有深入了解日本,没有阅读更多书籍,也没有深度体验各个日本的城情境下对日本的印象。实际上只在广岛多住了几天,京都和神户都是路过,也没有权利评论更多。
无论中国的城,还是日本的城,都有特色,都很美。
我是小乔,这是日本行第一篇,我还会继续努力写后续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