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句话说“开卷有益”。
这是过去物质匮乏年代的说法,那时候买书钱要攒,所以买的书都是反复筛选过,自己心心念念想拥有的书。
就像我读初中时,琼瑶的言情小说大行其道,我看了琼瑶全部小说,却没有花钱买过一本。攒下来的钱,买了席慕容的诗集。
为什么?言情小说,翻过就扔,借读就是了。优美的诗歌,却可以反复翻读。
香港亦舒言情小说流行的时候,我也读了她全部的小说,亦舒清冷的笔锋我很喜欢的,然而我也没有买她的书。攒下来的钱,买了张晓风的散文集。
就像,我读了金庸古龙所有的武侠小说,之前就没有买过。一直到前几年,和书生有了各自的书房,书生知道我的武侠情结,买了一套金庸全集送给我。只是收藏,没有再看。
买过的小说,有二月河的《康熙大帝》,《雍正王朝》。
一看再看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和《大秦帝国》。
再后来,江山代有名人出,想给自己增加一些底蕴,经典子集完胜民国文人系列。张爱玲徐志摩沈从文的书,都是朋友家碰巧遇见,顺便读了。没有想一读再读的欲望,自然也不会买。《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各种版本的解读总是排序靠前要花钱买的。
再不济,还有唐诗宋词反复研读。阅读除了看新书,很多经典著作值得一读再读。
所以物质匮乏的年代花钱买书,真的是层层漏斗过滤后的选择,自然开卷有益。
如今买本书不是难事,到底是不是开卷有益真不好说了。
因为一看别人推荐,觉得很好,手指一点,网购书就到家了。
我今年头脑发热,看见别人的读书感悟,买了汪曾祺全套,特意拾掇了一个阅读空间,想每天晨起读读好散文,开启一天的元气时光。然而说实话,如今读完了两本《人间草木》,《山河故人》,平实的文字和细腻白描的写法是一种特色,读着练习着就好了,如果一定要拔高高度,那最多加上学习汪曾祺对生活热爱在细微处的心性。坦白说,我并没有读出需要反复读的养分。
阅读是精神的养分,阅读的选择,决定了拿什么滋养自己的灵魂。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张爱玲,再好的才情失去了大义,我也是敬而远之的。读过她两本小说就不再读了。我更喜欢才情与大义都有的李清照。
欣赏李白的洒脱不羁,更敬佩杜甫的忧国忧民。
盲目地阅读,跟风地阅读,有时候可能不知不觉毒化了自己的思维和心灵。心之高洁,意之高远,不可不慎之察之养之护之。
阅读什么?不如问问自己,我在哪里?我要向哪里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优化有限的阅读时间,有针对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有序安排自己的阅读。
我的选择是:
1.提升人文素养心胸格局,读传世经典;
2.提升专业,啃权威专业书籍;
3.怡情养性,读合乎自己价值观的诗歌,散文,小说,包括人物传记。
我们前行的路上需要楷模,他们就像明灯。阅读就是为自己不断寻找灯塔的过程。跟随榜样,或者潜心阅读,永远不容忽略的一点是: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
惟有独立思考的人,才能不辜负灵魂的自由起舞。慎对阅读,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