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一些章句,小学生亦可诵读,足可见其深入人心。
其开篇即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大家都知道,学知识、学理论、学技术,礼、乐、射、御、书、数等,都可以学,可博学多览,也可专研一项。习,习什么?如何习?是关键所在。习的古字上面是羽毛,代指鸟儿;下面是日,指太阳,意思是鸟儿振翅习飞,引申为练习、实践之义。
所以,在孔子眼中,学了东西不能白学、傻学,重要的是能够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东西,有什么不足,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学礼用礼,学乐习乐,学射亲射……不去应用,等于学了没用。在学中实践,在实践中补短板、强弱项;同时在实践中加强学习。这是一个相辅相成,融合在一起的过程。所以,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何谓“时”?这个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在一定的时候”“在适当的时候”,比如王肃的《论语注》便是这样解释的;有人说是“时常”“经常”的意思,如朱熹的《论语集注》就是。
我认为,还是王肃说法更好一些。“时”更应该是其本义“四时”“时令”的引申义,比较准确的说法应为“在适当的条件下”“在合适的机会下”,有条件、有机会,就把学到的东西拿出来加以应用,在实践中检验它。“学”与“习”不可分,学而不习是傻学,就像我们平常所说的死读书、读死书;习而不学是盲目,属于傻把式。
孔子注重习,其周游列国,推销儒家学说,就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自己的理论。其在生活中、教学中,也是要求弟子们“学而时习之”。儒家思想是一种入世的学说,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学是为了用,习就是用,孔子如是,董仲舒如是,朱子如是,儒学之士大抵如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的子路(仲由)就一生积极践行其思想学说,投身政事,做过季氏家宰、费宰等职位。至于说子路好勇,那是另一回事了。
不亦说乎的“说”是什么意思呢?“说”通“悦”,字面上都是高兴的意思,但绝非高兴那么简单。《说文注》中解释“说”即“悦怿……说释者,开解之意,故为喜悦”。何由开解而喜悦呢?盖因自己学到的思想观念、学说、理论有机会、有条件得以在实践中应用,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得以学以致用,施展抱负,这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情。所以说,这不是简单的高兴喜悦,是自我价值得以释放,理论知识能够有的放矢的,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今人常说,包括小时候老师说“学而时习之”就是在学习中经常温习、复习功课,谬哉!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不断地有机会、有条件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加以检验,以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是值得喜悦的事情了。这也是儒家入世思想的一种写照吧。
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