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里讨论起育儿的问题,大家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现在孩子小小年纪学业就很重,应该减负,另一派则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制度下,我们的孩子只有一次上学的机会,我们赌不起,成绩是必须看重的东西。
这时有人在群里提了一个问题,所有人的答案又迅速统一成了一派。他问,如果有机会重新回到学生时代,你会给自己减负吗?所有人都回答不会,如果有机会重新来过,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拼命学习拼命健身,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这个问题把我的记忆瞬间拉回到学生时代,当时我曾经在日记里写,将来我要做一个理解学生教学形式新颖的老师,等我当妈妈了绝对不逼迫孩子做作业,而是带着孩子去看世界。那时候我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所有的大人都不理解我们,他们难道没有过青少年吗,难道不曾有过和我一样的愿望吗?不过数年过去,他们就把当年的想法忘得一干二净了吗?
现在我终于明白,他们没有忘,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忘,才那么迫切地要求我们,因为他们生怕我们重演他们生命里所有的遗憾与悔恨。他们是极力想要为我们扫清人生路上的障碍。现在想来,如果我当年听话学习更努力一些,考上一个名牌大学,现在会有更高的收入,认识更高档次的人,无论是工作还是婚姻或许都会提升一个档次,我的人生或许不会挣扎在小小的蜗居里为柴米油盐的低级问题发愁。或许,我就会过上另一种努力过后丰盈的人生。
我们唱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时,正是最不听话的年龄,多年过去,回头一看,才明白,原来妈妈说的都是对的 。放眼望去,那些被妈妈鞭笞着学过的东西都派上了用场,那些妈妈说过的恋爱和婚姻的陷阱都成了真,如果有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我定不负青春年华,两个字,听劝!
我身边也有从小听话的孩子,莉莉就是这样,从小她就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乖孩子,听从家里的建议选了热门的金融专业,又顺从家里的安排进了银行工作,然后通过相亲认识了家境殷实的老公,现在她的生活不说多么肆意挥洒,但至少不为房车发愁。当然前提是,她自己家境也不错,父母的眼界也不狭隘。
“没劲透了”却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说最后悔的就是当年太听话了,没有逃过课,没有去人才市场投过简历,没有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她说,如果自己不听话,或许生活没有现在这么安逸,但一定多了很多色彩。
听了她的话,我不禁想象如果我当年也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名牌大学,然后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在长辈的火眼晶晶下过滤出一个靠谱男友,现在我是不是就过着理想生活呢?不,我会和莉莉一样,后悔自己没逃过课,没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没有过说走就走的出逃。我依然会幻想,如果我坚持做自己,现在会不会活得更洒脱一点。
没听妈妈的话,我们会后悔,但如果听了话,会更后悔,后悔连一个后悔的机会的都没给自己!
当我们抱着遗憾回望过去,会忍不住想把所有的痛和泪告诉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师弟师妹,因为他们真真像极了当年的我们。可是对方却不信,他们如同当年的我们一般发问:难道你忘记自己青春年少时是怎样想的吗?有些错除非亲自去犯,有些路除非亲自去走,有些泪除非亲自去流,有些苦除非亲自去吃,否则就无法明白其中的味道。这世上没有“设身处地”这回事,他们成了当年的你,你却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即便有再多不甘,我们也只能闭上嘴,剁掉手,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我们曾经跌倒的地方摔伤,在我们曾经错过的地方再留遗憾,在我们追忆之处继续惘然。遗憾如同血脉,代代传承。
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吗?唯有等待。在前面的路上执伞提灯,等着孩子们从泥泞走出来,等着憾恨与经验一同代代积累,直到足够厚重,厚重成一段历史,这时,便终于会有有识之士将这段历史鉴赏总结,从血泪里汲出智慧,人类便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我懂了妈妈的话,却不愿再说妈妈的话,那些话始终都会是耳旁风,而那些爱,也将如微风拂面,在每一次泪水划过脸庞时,轻抚着我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