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说家乡的大米不好吃,只不过他们想要多一些的糖果罢了。
▼
今年回家,不可避免的又聊到回家工作的问题,回家当个老师,考个公务员,多好?
在家呆久了难免会有懒惰的念头滋生出来。
职场上有句话叫“金三银四”,指的是三四月这个求职与招聘的热季,于是在这个蠢蠢欲动四处暗流涌动的夜晚,我又动了那个滚回家的念头,“回家吧,随便找个过得去工作,吃喝不愁,要房有房,要车有车。”
哪有人愿意漂泊不定,哪有人刻意追求动荡,不过是害怕被平淡淹没罢了。
在家的时候,我躺在自己柔软宽大的床上想象在家工作的美好生活:早起上班,等下班,回家,吃爸妈做好的一桌晚饭,玩手机,刷剧,刷综艺,刷电影,周末约朋友逛个街吃顿饭。嗯,想想就好不惬意!
去他的房租水电房东中介,去他的老板客户工资kpi,老子挣的每一分钱都要狠狠地存到自己的银行卡片里,不给其他“坐以待币”的房东和中介公司任何惦记我小钱包的机会。
然而,我想了这么多这么多,唯独没有关于我要做什么的想象,大概是因为潜意识里关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追求在“回家”这个环境下已经变得不重要了。我不在乎我回家后做什么工作,不累就好,给谁干都一样,谁给的钱多,事少,离家近,那我就是你小弟。
当生活可以一眼望尽,吃喝不愁,便没有了对下一颗糖果味道的求知欲。因为我的生活里没有糖果了,更别提巧克力。
很多时候我也知道,这样的生活其实没什么问题,生活总要归于平静,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要是我没有见过燥热的夏天图书馆里深夜不肯离去的人群,要是我没有见过地铁里匆忙拥挤的打着电话的人群,我或许会满足于这样的简简单单的日子,我也不想要焦虑使我年少脱发不能自已。
要是我没有听过五月天演唱会现场壮观的大合唱,没有听过北京胡同里丰富的日常对话,没有听过洱海边海鸥的鸣叫,或许我愿意接受平凡生活的平凡琐事成为生活全部。
可是shit!我不仅仅想要一张温暖的大床和宽阔的房间,我不仅想要吃喝不愁,
我还想要这些或疯狂或无理取闹的自我解放,想要可遇而不可求,想要前行不知归途,想知道榴莲味的巧克力是臭的还是甜的。
我想要的太多了,以至于“我的故乡”装不下我的欲望。
留在北京的每个外地人聊起所谓的“北漂”,早就不会再涉及“梦想”这个词了,“梦想”这种高级而神圣的词汇不适合在生活与生存这个粗俗的话题下提及。
就像之前参加了一场电影业内专业性很强的面试,主编问道其中一个姑娘:你为什么要来我们这?那姑娘小声的笑着回答说:因为我有一个“北漂梦”。说完我听到周围有轻微的笑声,我理解想笑的人的心情,那是一种“姑娘,你还太年轻”的嘲笑,然而大部分人却都已经笑不出声了,大概是因为对“梦想”这种东西已经麻木了吧。
作为一个中文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最理所应当的职业绝对是教师,大学四年学校对你的培养也不过就是这么一个目的,而且对于很多女生来说,人民教师一直是心底最崇高的职业。我相信一个好的老师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一个人三观的确立,甚至人生,就像我的小学语文老师一样,我曾经暗暗把她当作我生活的支柱,所有偷偷写下的日记叙述对象,甚至给予了内心全部的信任。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我心中充满光辉形象的职业,竟然不是我想要的未来(为此我曾无数次嘲笑自己“不识好歹”)或许是内心对教师这个职业高度的要求和赋予的强大使命,让我觉得自己不配,但更多是对长时间高重复性工作的惧怕吧。
我怕日复一日的授课与批改作业令我丧失了对教育的热情,怕职称评级等教育以外的事项影响了我对学生的关注,我怕我终于还是没办法成为我想成为那种深受学生喜欢的有热情的老师,怕我终于还是沦为日常的奴隶,机械一般的输出那些铅印文字,我应该是无法接受那样的自己吧。
已经走进校园成为人民教师的同学们啊,希望你们初心不变。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我真的回家做了一名人民教师,除了因为那三个月的带薪假期(我真是很热爱旅行),我一定是做好了失败的准备,放弃了内心对“理想教师”的较真。
……
多年前听到阿信写在《咸鱼》里的一句歌词,一下就释然了,他说:
“也许放弃掉一些,活得更轻松,
我却不再是我”
北京也好,上海广州深圳等等,那些除了家乡以外的城市啊,对于所有在外的人都一样。
不是说家乡的大米不好吃,只不过他们想要多一些的糖果罢了。
— End —
时光微风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