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博客从纳什均衡的角度解释了部门协作的囚徒困境,反响不错,继续一篇关于重大策略调整的。
案例是真实经历,数据做了虚化。作为服装电商领域领先网站,面对的情况是:新进入市场的竞争对手,为了迅速推品牌,在物流和售后方面大量烧钱,在单件利润只有20元的情况下,无条件免去18元的COD邮费,还允许免费退换货--是否跟进。
执行层面计算
-对方烧钱,己方不跟进
对方在退换货敏感客群的新客增速提高,己方在退换货敏感客群的新客增速和老客维护下降。
-对方烧钱,己方跟进
双方新老客户增速趋势不变,但己方利润有很大损失(由于大量对退换货不敏感的用户也一样享受的新政策)
显而易见,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领先网站不应该跟进。
但最后结果往往是跟进。一般的评论是:管理层是sb,我们都知道现实生活中,sb能做到管理层的情况其实并不多,我们看下什么因素影响了均衡。
资本层面计算
-对方烧钱,己方不跟进
在大量媒体宣传下,影响股价,投资方指责领先方管理层不作为。
-对方烧钱,己方跟进
虽然利润会有极大折损,但是有充足理由要求增资,并且各部门可以加大投入扩张规模。
显而易见,在如上两个层面,均衡的计算系数是完全不同的。资本层面,跟进是优势策略,在执行层面,不跟进是优势策略。
这种情况下各执行部门的理性选择是什么呢?
和上一篇一样,联合抵制可以达到最优效果,无论企业和个人都双赢,但谁先提出抵制,就要冒着其他部门不联合抵制的囚徒困境,也就是形成了都不抵制的劣势均衡。
在这种劣势均衡下,是否有可能仍然进入good ending呢?比如说,新进入对手资金首先耗尽,成功渡过危机,利润恢复正常。
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先不谈,一个新对手倒了,还有第二个;也不谈已经提高的服务期望,如何一夜之间降低回来;还是只说纳什均衡:一旦进入劣势均衡轨道,各部门人员,只要受过良好教育,都可以看到“跟随扩大亏损”这条轨道的前方是什么,会开始权衡是以集体为重,还是个人利益为先,形成一环一环越来越深的劣势均衡。
这种“无论跟进不跟进,在一开始就走向了失败”就是所谓的catch 22,第22条军规,在完全合乎逻辑,理性的选择下,“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的”众人,一起携手走向失败。
如何打破劣势均衡,上一篇已经说过了,引入新决策者,无论是空降职业经理人,资方的亲属加入,或者各种莫名其妙的大牌忽然加盟之类,都暗示着内部已经亟需打破均衡;
假如最后真的扭转劣势,度过危机,不久仍然会形成均衡,又蕴含着新的一轮,生生不息。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实就是纳什均衡。
如果反响好可能再写写吧,先就此搁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