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朋友聚会,我有幸初识了一位领导人的保健医生,那是一位年近花甲的中医老先生。在没有任何提前沟通的情况下,他只按了我手上三个穴位,便分别说出我上三代亲人主要病症,我当场电话向家人求证,竟然极为准确,在场者无不震惊。老先生只淡淡的说了一句:“医易同源......”。
中医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流派和分支,其中一支独具特色的便是“温病学派”,它从伤寒中独立出来,注重实践,创新颇多。学派的代表雷大升更是将行医和制药结合在一起,创立了一家屹立300年不倒的老字号--“雷允上”。
从雷大升弃儒从医,虔修中药丸、散、膏、丹,到现代“雷允上”严苛的十几乃至几十道制药流程;从300年前的千张药方,到现代“雷允上”品牌300余项制药专利,无不鉴证着中医文化的发展和变迁。
更重要的,他们始终传承着一种精神——工匠精神。没错,就是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总理提及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根基于以传统文化,注重磨炼心性、尊重劳动创造的文化传承。它是在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细节中精益求精;它是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对于产品反复打磨,细致推敲,无限接近着完美的质量标准和极致体验的文化底蕴。
工匠精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富于理想信念的工匠群体,一整套先进的工艺流程和工艺标准,通过实践检验的巧夺天工的精湛产品,具有强大的感召力、驱动力和约束力的特定工匠群体的专业文化。
作为现今国家GDP支柱性产业,各大媒体报道的宠儿,全民热议、疯狂追捧的房地产业,仿佛与昨日的“工匠精神”毫无关系。从动辄百亿级别的“地王”,到越限购越飙升的房价,再到清华北大毕业买不起学区房的百姓尴尬,这个行业仿佛在向世人宣布,谁,才是真正的卖方市场。
然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在行业内部打响。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的促进房地产业兼并重组,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印证了这场战争,更有甚者喊出了“十年内九成房企不被兼并就会消亡”。外热内冷的行业现状之下,房地产企业急需做出自己的选择。
这是一个消费升级的时代,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带来消费结构的相应调整,在新形势下,需要发扬工匠精神适应时代变化;
这是一个新技术飞速发展并极速应用的科技窗口期,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在这一时期,需要发扬工匠精神锻造日益强大的核心竞争力;
这是一个提供服务的行业,同时,也是在提供经由一砖一瓦的积累,打磨出来的建筑产品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需要发扬工匠精神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高标准需求;
这是一个黑天鹅事件频发的世界,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企业唯有发扬工匠精神以专注、宁静的内心,征服世界。
如果将工匠精神聚焦于企业经营,以下三点可以有机结合:
首先,在企业内部创造精益求精的文化氛围。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挖掘自身情况,且投入时间、精力,点滴培育的过程。瑞士制造之所以精良,与之自然资源有限,劳动力匮乏有着直接的关系。工匠精神与企业自身情况结合,才是能否将之发扬的前提和基础。氛围培育工作需要多方式、多角度、长时间坚持进行,方见成效。
其次,古今中外的匠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特质,那就是经历了长期互动打磨之后,形成了一个群体的共同协作系统。这个协作系统完善、顺畅,无论是新人培育的学徒制,还是匠人独守的对于工具、对于产品、对于组织的敬畏之心,都经得起时间的一再冲刷。现代企业对于传帮带制度应重新再认识,在员工与组织关系、员工关系管理、团队协同作战方面,践行“学徒制是培育一流人才的摇篮”这一朴素的理念。
最后,精益求精、精准细致的理念,应用于房地产行业的服务之中,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用极致的细节带给用户极致的体验,恪守原则的同时,不忘创新,满足用户个性化定制需求。
发扬“工匠精神”对于房地产行业意义深远且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工匠精神氛围的塑造任重道远,难以一蹴而就,只有通过持之以恒的培育、宣扬与推动,才能让远大集团实现工匠品牌的树立,在市场和行业之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