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有化用一说。
化用可以化用结构。李商隐《夜雨寄北》诗曰:“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卞之琳学着写下了《断章》:“我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窗子,别人装饰了你的梦。”
怎么看出它们的结构是一样的呢?《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是一幅场景,暂且称它场景A,“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有时”已经是另外一幅场景,称它场景B。场景B中的人在谈论场景A,A在B中。《断章》中,“我站在桥上看风景”是场景A,“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你装饰了别人的窗子”是场景B,“别人装饰了你的梦”是场景C。A在B之中,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在楼上看,详细点说是在楼上的窗前看。也就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的样子)装饰了别人的窗子。所谓“别人”,即指前头句子中“在楼上看你”的人。而B又包含在C之中。因为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的场景,又进入了/装饰了你的梦——可见别人在楼上窗前偷看你,只是主人公一厢情愿的想象。
《断章》的结构显然比《夜雨寄北》复杂一些,但终究是一种套路。
化用也可以化用意思。刘长卿有“春入烧痕青”一句,白居易衍之,化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因以成名。诗话称白居易初到长安,拿着诗卷拜谒前辈顾况。顾况先瞥见白居易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当展开试卷看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立即改口道:“得道个语,居亦易矣。”随后帮白居易延揽声誉,于是白的名声大振。
化用不仅可以顺着意思来,还可以逆着意思去。李商隐有名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用了贾谊的典故,感慨自己有才能而不受重用,情绪是悲观的。宋朝的杨谔在科举考试时反用这句话的意思,写下“愿前明主席,一问洛阳人”,表达出一种自信乐观的态度。上篇文章刚讲过杜审言的“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是今年春色不如己意,明年重来的意思。而杜甫反用这句诗,写下“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却是说今年春色虽然不那么如意,但我还是要勉力去欣赏它。
当然也不是所有化用都出彩。比如白居易写“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黄庭坚学步,写下一首“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如何春来梦,合眼到乡社”,殆同书抄。如果不是我相信山谷此老是以开玩笑的态度写着玩,一定默默点上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