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一桌子的叔叔阿姨突然间将矛头指向了我。“你怎么一晚上不说话啊?”“这样可不行,现在这个社会都需要说得好比做得好。”“听说你是学新闻的,怎么口才这么不行。”的确,我悲催的变成了众矢之的。更有甚者,开始给我出难题,“就今天这个局,你给我当众作一首诗出来。”但,本应脸红心跳的我却异常的淡定,我说“叔叔,我才疏学浅不会做,您要是会的话就做一首也好让我们都学习学习。”顿时他哑口无言了。
今天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吃饭,我想也是最后一次,这样依仗着自己多吃的几十年盐分来刁难年轻人的人,自己本身格调也就不高。在中国的酒桌文化乃至现代文化中,不会寒暄不爱说话可能是大忌。一个本身很有文化很有底蕴的人如果不会或是不爱说话,就会被别人所忽视和鄙夷,相反,一个本身胸无点墨的人却在酒场上喝的风生水起,一副俯瞰众生,指点江山的样子,这样的人就会被认为是博学口才好,就会受到其他人的欢迎和接纳,在世俗世界里如鱼得水,混得一官半职,鸡犬升天。现在,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都想让孩子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一毕业就必须要学会酒桌礼仪,学会寒暄,跟着大人们吃吃喝喝,不然就是没有礼貌不成熟。
还是酒桌上,一位叔叔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吃饭,弟弟性格活泼开朗很外向,哥哥看起来少言寡语有些木讷。吃着吃着,大人们就开始一个劲地逗弟弟玩,跟他开玩笑互动连连,而哥哥则在一旁默默的夹着菜。“哥哥不咋说话啊,这样可不行,男孩子要活泛一点。”“我喜欢那个小家伙的性格,好玩,以后肯定能成才。”我在一旁默默的看着这一幕,然后对着旁边两个孩子的妈妈说:“我觉得两个孩子都挺可爱的,内向也好,外向也罢,各有各的好。”他们的妈妈频频点头。
酒足饭饱,我带着两个孩子出来玩。交谈之中,我才发现哥哥并不少言寡语,相反内心世界非常的丰富,他和我从武侠小说聊到天文地理,我惊讶于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所拥有的知识储备量。我对他说:“如果你真的不喜欢交谈,喜欢写作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坚持,想写小说就去做吧,你一定可以的。”弟弟也在旁边眨着眼睛,表示非常支持哥哥,希望他有朝一日可以成为一名作家。
这个时候,我才深深的感觉到,是所谓的大人们肤浅的评价了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内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只要给予他们正确的看待自己的方式,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就一定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不尊重性格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凭第一印象看待人和事物,不知道这样糟粕的酒桌文化还要祸害掉多少孩子的自尊心,不知道这样对于内向性格的刻板印象还要打击掉多少孩子的自信心。
也许你会想,那国外对于内向的性格会不会有很好的包容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曾经看到TED演讲《内向性格的力量》上讲,她9岁时去参加夏令营,她带了满满一箱子的书,准备在野营期间阅读,但是她的伙伴们都表示很诧异,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安静,她的辅导员也非常担忧她是不是生了病,为什么如此的不合群。我想说,有的人就是不喜欢喧闹的环境,好动还是好静是天生写进我们的基因当中的,这并没有好坏之分。内向的人就像是一个敏感而丰富的世界,他们喜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只需偶尔向世人开放。对于他们来说,这种频率就足够了,并没有过多的对于社交的需要。人的性格有内向有外向,这就像世界上有草木鱼虫一样自然。试想一下,如果这个世界缺少了内向型的人,那么将会变得混乱一片。精细具体的工作没人去做了,也没有人再去沉下心阅读和写作,人类文明将会停滞不前,所有人只沉浸在一种肤浅浮夸的狂热当中,这无疑是可怕的。
大学时,有一位我很欣赏的教授,教汉语言文学,在他出版的一本评论书籍的序言部分,他的导师写道:“我一直认为他寡言少语,有些木讷,但是当我看到他站在讲台上神采熠熠的为学生讲授文学作品时,我才明白,那是他真正的挚爱所在。”
如果我们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改变人们旧有的观念,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热爱所在。电影《Hitch》当中有一句话,很简单,却很对路。“If you’re outgoing,be outgoing.If not,just ok,be yourself.”做自己,这才是制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