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白说》这本书,我之前读过三遍,其中,里面有很多段落和文章我都特别喜欢,今天这篇文章是节选书中的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
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1)过去在中国人的概念中,讲故事就是虚构,是添油加醋,因此做新闻怎么能讲故事呢?但是大家都忘了,讲故事其实是一种方法,让听众更容易接受的传播方式,陈世美,秦桧,岳飞,千百年来那些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信仰,不都藏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一代代的流传下来吗?人类就是一种喜欢透过感性的方式来获取理性的动物,柏拉图说: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
(2)我曾开玩笑说,毛泽东为什么打败了蒋介石,毛泽东和共产党讲故事的能力高于国民党,人类历史上有过很多奇迹,其中一定要浓墨重彩记录的,是原本有着巨大差距的国共两党如何在四年之内逆转乾坤?共产党为何能够实现以弱胜强,离开西柏坡向北平去的路上,毛主席跟中央其他领导说,这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别忘了,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把我们推到北平的,这跟讲故事有关系吗?当然.
(3)1945年开始,共产党就不断对老百姓强调,一旦我们胜利了,所有人都将享受胜利的果实,土改,就是一个讲得最漂亮的故事,让贫苦农民心甘情愿地有钱出钱,有人出人,家里有奶俩鸡蛋恨不得给你仨,根据地逐渐扩容,力量逐渐壮大,在最后的关键时刻翻盘。
相比之下,讲国民党就没有做好故事,蒋介石的故事讲给了既得利益者,没有讲给老百姓,当既得利益者,各自心怀鬼胎,后来他的民众支持越来越少,训练的队伍也越来月开始勾心斗角,分崩离析。一个一个有趣的对比1949年蒋公到了台湾闭关数月,1950年3月重新出山,推出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台湾土改,大家去研究一下这段历史他开始明白,要回归土地,这个土地不是实际的土地,而是指根基,你的存在不能脱离根基,国民党到了中后期难道不是漂浮之物吗?所以会讲故事的人拥有世界。
(4)说到我们搞传播的,讲故事事本来就该拥有的能力,如果天天都是标语口号,谁会听呢?讲故事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用感性的方法去传达理性,平时开各种大会小会,经常有人强调遵守会议纪律,我不这样看,会议纪律问题都出在毛主席台上,你念两个小时的稿子?还不允许人家犯困,没道理呀,应该是睡觉很正常,不睡觉有奖励, 另外,会议越短越好,文风应该活跃,街头的标语口号最少,最好能减少一点,很多东西真正能能够落地,深入人心,靠的不是这些表象,问我们自己有几个行为举动是出于大街上标语口号的感染,一定是被身边的细节或故事感动啊。
媒体,还存在一种问题,叫“负面报道”是精神百倍,你遇到“所谓正能量主旋律”就胡乱对付,于是产生了恶性循环,正能量也需要好故事,在座各位谁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字不落的背下来很难,但是感动中国这档节目做到了他就是一档传播核心价值观的节目,但创办十几年来没有空洞的大词,只有故事情感,这一切形成了品牌的力量,无论你站在哪一类场面的一个具体的人都很难说不,都会被他感动。
(5)现在社会最缺什么公信力,尤其对政府和传媒传统媒体总是习惯批评互联网“谣言满天飞”,但传统媒体自身的很多态度难道不是事实的吗?跟老百姓的生活脱节,又让党的大政方针落不了地,所以会产生“不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样的言辞,所以总是被人拒绝,为什么?没有信心,传播有一个重要规律,就是没有细节就没有公信力,细节是一切文化产品的立命之本。
(6)为什么总说中国没有好编剧,我们传统的文化教育教的不是讲故事,而是中心思想和主题汇报,古典音乐当中,翻来覆去不就是那些主题吗?悲伤、爱情,苦痛、挣扎、绝望,但是为什么要听不同的作曲家和不同的作品呢?甚至同一个作品?要听同一个不同的版本呢,因为细节是不重复的,同一个主题下总能诞生新的节奏和音符,中国的教育往往会忽略细节。
当你问一个孩子,《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本书为什么好?他会告诉你,因为这是名著,因为它表现了“人要战胜自己这样一个伟大”的主题,
那《简爱》为什么好呢?回答,《简爱》也是名著,被称为“女性的第二本圣经”,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如果读书只为读它的意义,就没有必要读书了,直接百度一下就ok了。
(7)好的媒体人,不是无冕之王,而是细节之王。前些年给主持人大赛当评委,我经常忍无可忍的点评:又听到一段流畅的废话,声音完美一级甲等,字正腔圆,毫无瑕疵,但是说完了我一句也没记住,都是些什么样的语言呢?在和煦秋色中,媒体人和政府新闻发言人与来自央视的白岩松共聚一堂,在中国梦的大环境下,唱响心灵的美好未来,这种流畅的废话不少见吧,我称之为“散文联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