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驰人生》
最早知道韩寒是在高中的时候,那个时候距离他以一篇《杯中窥人》拿下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已经过去了十年。距离他出版个人首部长篇小说《三重门》,也差不多十年。
后来,他主编了杂志《独唱团》,内容主要以杂文、散文为主,也会有一些诗歌、摄影作品、人物专访等。给这本杂志写过文章的,印象中有梁文道、蔡康永、高晓松、严明、周云鹏、罗永浩、咪蒙等,当然还有韩寒。
那个时候的《独唱团》几乎是苦闷、压抑的高中生活的唯一情绪出口。每逢周五傍晚下了课,我都会窝在离学校不远的书店里翻阅新到的杂志,说来也是一段难忘的记忆。那个时候没多少零花钱,就算有,也大多数花在了买各个学科的“王后雄”、成堆的理综模拟考卷上去了。所以轮到喜欢的杂志,也就没多少可以自由支配的现金。再加上那个时候《独唱团》售价并不低,所以只能蹲在书店的角落,甘之如饴地快速看完,经常一蹲就是两三个小时,会忘了吃饭的时间。
高中之后,杂志看得少了,更多看厚重一点、系统一点的文字。比如社会学、心理学、文学小说,甚至哲学、艺术。韩寒便有那么几年不在关注的范围了。
再次知道韩寒,是因为电影《后会无期》,那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
韩寒有四个梦想:科学家、作家、赛车手、导演。科学家,在他第一次数学不及格后宣告破灭了;作家,在他出版的书,盗版比正版卖的还好的时候,实现了;赛车手,在他拿下第一个拉力赛年度总冠军的那一刻,也完美达成了。而导演,他一直走在成为的路上。
《后会无期》
在我的个人判断里,拍完《后会无期》,韩寒仍然算不上是一个导演。因为《后会无期》太“韩寒”了。如果没有路金波、方励等人的推波助澜,《后会无期》更有可能会先被写成小说,然后再是有可能被拍成电影。韩寒在创作《后会无期》的时候,故事框架也基本是按照写小说的套路。所以我们看到的《后会无期》是片段式的,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公路旅行是将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线。
每个故事之间的逻辑性不强,甚至很松散。这也就造成了后来我们去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太看懂。“后会无期”说的是告别,告别什么呢?爱情、友情、现实、理想、个人、故乡、青春、成长?似乎都有,但似乎又都不多。
《后会无期》
相比之下,台词太出戏了,这是作家韩寒的风格。
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我一看你就知道不是个好人,可没想到你连坏人都不是。你这样在社会上怎么混......
这些台词的确很精彩。但只能让那些“韩寒粉”获得认同与满足。而《后会无期》要面对的是更广大的观众。他们眼神刁钻,他们现实无趣,他们思路固定,他们冥顽不灵。面对这样的台词,他们很容易就只盯着破绽看。
世界观与观世界没有绝对的关联,好人坏人没有固定的评判标准,现实中其实大人才会去分对错,小孩子反而只看利弊。韩寒的这些台词经不起推敲,而且每个故事中的金句都指向不同的方向。
散是《后会无期》最大的问题。韩寒也承认自己用力过猛了。
《乘风破浪》要系统一些。《后会无期》像一部艺术片,《乘风破浪》则偏向于剧情片。但《乘风破浪》的张力远不如《后会无期》,就像弱女子的拳头,打在观众的心上,但毫无感觉。所以,有些观众看完《乘风破浪》之后,甚至怀疑韩寒是来圈钱的!
剧情片最为核心的就是矛盾与冲突。而《乘风破浪》除了开头的邓超和彭于晏,父子之间的争吵、互相不理解,之后就再也找不到冲突。整部片子几乎都是其乐融融,称兄道弟,你笑我笑。
《乘风破浪》
你也许会说,和李荣浩团伙之间的打斗还不算是冲突吗?董子健和兄弟们不在一个频道,最后独自离开小镇青年这个团体,奔向自己的天地,这应该也算是一种冲突吧?
这些都是冲突,但这些冲突都跑题了。影片最核心的冲突一开始便是父子之间的关系不和,互相不理解。与李之间的打斗看似是很大的冲突,放火烧屋,刺刀见血,报复杀人。但这个冲突的本质是邓超和彭于晏,父子之间关系太平,毫无争端。这跟影片最核心的冲突背道而驰。至于董子健那一段,除了能带来笑点,毫无用处。
《乘风破浪》
当然,穿越回去的邓超和彭于晏也发生过争执。比如,邓超一直提醒彭于晏,未来不要用脚踹自己的儿子,而彭没有听。这是很微弱的争执,而且韩寒没有认真处理这种为数不多的争执,“韩式幽默”将这种本应该放大的争执,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本应该乘风破浪,最后却风平浪静,波澜不起。拍的太随意了,简直就像一场无厘头的闹剧。
如果说《后会无期》用力过猛,那么《乘风破浪》便是用力不在点子上。
《乘风破浪》
在韩寒的三部电影里面,《飞驰人生》用力最为恰当,同时也是最不韩寒、最接地气、出错最少的一部片子。还是有老毛病,比如牵强附会、为了抖包袱而胡乱拼凑的包袱,为了金句而生搬硬套的金句,为了幽默而自我创造的、有点尬的幽默。
《飞驰人生》
好在这些没有占据电影太多的时间,起码没到喧宾夺主的地步。相比前两部电影,《飞驰人生》更专注于叙事,以及故事的搭建。
这是韩寒的进步。韩寒在慢慢走出自己的作家世界,在逐渐学会电影语言。对于从一个巅峰走下来,想要迈向另一个巅峰的人来说,这是必经之路。
我一点也不担心韩寒拍电影往高处走的问题,他是有这个手艺和情绪的。相反我更希望他先去拍一些基础的故事结构的片子,哪怕俗一点。他应该先去掌握电影的语言,然后再将自己的才华,通过合适的电影语言表达出来。就像写作一样,你得先学会搭故事框架,然后再将自己的情绪铺展在框架里,这样才能抓住读者。
《飞驰人生》
《飞驰人生》的结构算是完整,讲的是曾经的拉力赛冠军车手张驰因为参加非法比赛,禁赛五年。后来复出,为了证明自己,克服种种阻力,义无反顾拿下冠军的故事。
抛开拉力赛这一特殊,且带有明显的韩寒符号的元素,这部电影并没有给我带来多大的惊喜。人到中年,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突然想找回曾经的自己,重回年轻时候的巅峰状态。除了遭遇经济上的拙荆见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样的故事司空见惯,任何一个水平还不错的导演来拍,都不会出错,但其实也很难出彩。
但他是韩寒。他对赛车有着超乎常人的迷恋与了解,他对赛车的热爱足以让他面对巴音布鲁克的悬崖,也无畏无惧。所以,我们看到了中年油腻贫困男逆袭高富帅小鲜肉的故事。
《飞驰人生》
《飞驰人生》的后半段,拉力赛开始了,我们看到了赛车手一着疏忽,命丧巴音布鲁克的画面。因为没有注意到一块石头,或者在转弯的时候没有控制好刹车时间,赛车飞出赛道,跌向悬崖。那一刻,飞驰的赛车就像一个被大自然玩弄的皮球,滚向悬崖最深处,听候大自然的宣判。大自然面前,人的力量、机械的力量,何其渺小!
正是这一画面,给了这部片子无限的想象。原来热爱是有风险的,甚至需要拿生命做赌注。热爱与奉献共存,真的热爱一件东西,那你就要时刻做好奉献的准备。电影里的张驰,拼尽了全力,在终点赢了比赛,却再也无法回头。最后,赛车载着他,奔向了巴音布鲁克的万丈悬崖。
一生热爱,无法回头。
《飞驰人生》
电影外的韩寒也是如此。韩寒热爱电影,拍了三部,但目前没有一部能真正匹配其才华。他从写作、赛车的神坛上走下来,步入全新、未知的电影领域。面对庞大的电影体系,他还是一个时刻都要学习的新手。现在的作品还充满着稚嫩,还需要成长。
在《飞驰人生》上映的这段时间里,韩寒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就叫“一生热爱,无法回头”。里面提到网友问他,有没有迷茫不安、害怕的时候?他回答,当然有,拍电影怕扑街、怕出事;比赛发车,怕撞车、怕退赛;日常生活,怕意外、怕失去。
但是大部分时候,勇气比恐惧多一分。恐惧比勇气多的时候也不会说出来。既然热爱,苦和甜就都往心里藏。
一生热爱,回头太难。说的是电影里的张驰,也是电影外的韩寒。
《飞驰人生》
认真生活 认真写字 认真观影 认真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