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说课比赛
县人社局和总工会联合举办的滑县“教学标兵”技能大赛今年暑假里初赛过一直没有音讯,上周三忽然接到通知让本周三参加比赛!还好,有一周的时间可以准备,也没算是太仓促吧!
其实为了这次比赛,在初赛后,参赛的内容我就已经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好了调整,并制作了一份课件,以便比赛时两手准备。马上就要决赛了,忽然想起一个朋友谈起过好多人参加比赛总会找她来做辅导,一直没来得及给她看我的说课稿,真心地想听听她的建议,于是把稿件及课件一并发了过去。
这次参赛我说课的题目是《颐和园》。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进行说课,其实是因为去年乡优质课评比时我因为这节课获得了第一名,教学流程比较熟悉,教材解读也比其他课文深入,关键是当时还准备了一篇说课稿进行了说课,省去了重新准备的麻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竟然从乡里脱颖而出有机会参加县里的决赛。
朋友毕竟是专家级的,不顾自己的忙碌,一会儿的功夫列了一箩筐的建议给我!拿出一张纸,对照聊天记录,我竟然列出了个一二三四五六七,实在让我汗颜!归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项内容:读写不够突出,板书不够新颖,导入过于普通,没有拓展环节,观念过于狭隘,没有大语文观等等等等。尤其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几个字,充分点明了比赛时取胜的诀窍。周四搭档跟我调课,我在电脑旁坐了一天,不停地搜索着,思索着!怎样的导入更为新颖呢?网上没有介绍!一般都是单刀直入式。后来我从一篇发表文章的图片中,发现了一位教师曾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并用歌词作为导语,比较新颖。于是我又搜索关于颐和园的歌曲,可是发现都不怎么合适。我想找一个名人名家对颐和园的评价作为导语,可是除了颐和园作为世界遗产的评价之外找不到别的。最后,一张课堂导语的幻灯片吸引了我,于是我决定用以下的方式进行导入:“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它就是北京的颐和园”,并配上古典音乐一曲。
如何突出读写结合呢?我想起了去年讲完课,安阳前来支教的陈前奏老师的评课,第四自然段有几个方位词,可以作为一个读写训练点。原有的设计是课下练笔,朋友坚持应该在课堂上也练笔,并展示,评价,那么就选这个点好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站在___(位置),向___(方位),___(景物)”,并为学生准备了词语小助手“俯视,仰望,环视”等。仔细研读《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学建议”里我还发现,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每段第一句中“进了”“绕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从读学写。于是我将它设计在课堂教学任务的第一个环节,这样整个课堂就有了两次读写结合的体现,加上课后安排的小练笔,读写结合在这节课应该算是突出了吧!
什么书适合这篇课文的拓展阅读呢?我在网上不停地浏览着,忽然发现截至2015年3月,我的世界遗产已增至49处,而17课课后的资料袋里提供的还是2003年的数据统计,这是不是一个新的发现?我又继续搜索,竟然又发现这样一句话“截至2017年7月,中国的世界遗产已增至52处”,更新的数据来了!并且还有这样一本书《世界遗产在中国》,与本单元的主题非常贴近!那一刻,我竟像是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异常兴奋!
唯一没有收获的是,一直没有想到新颖的板书,虽然稍微做了改变,但还是那么老土,甚至觉得有点乱糟糟的,反而不如之前那么条理清晰!
那天整整一天,我的稿子不断地充实着,丰富着,却忽略了,新的问题出现了!只有八分钟!2900字的文稿,别说展示,单是说都说不完!该怎么进行删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