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说今天的建模教学呢?不满意。
更改了上次的教学设计后,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尽量精减:舍弃了视频5分钟泡泡男孩和皮肤能杀死细菌的对照实验。但在讲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时还是用了20分钟,并且在这20分钟里,有的学生都快睡着了,原以为用了这些动画模型,学生会很激动,岂料他们只是眼前稍为一亮,就没反应了。有些同学犯困,也许与录播教室的环境有关:门窗紧闭;更重要的跟师生互动少、老师讲得太多有关。因此在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中,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然后小结: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的组成是什么?在免疫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学生有事做,学习的积极性就比较高。
在建模设计这块,由于更改了教学设计,教学环节不是特别熟悉,导致有一块内容漏讲,只好后来补上。
在学生建模之前,学习了人体第三道防线的组成: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会产生抗体,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动画,然后,学习了天花病毒进入体内,刺激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结合抗原,被吞噬细胞清除出去。然后,指导学生试着用粘贴纸和箭头在打印好的人体纸上建立“病毒进入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结合抗原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出去”的模型。
但现实是,学生一开始并不懂得如何建立模型,所幸4、5分钟小组讨论摸索后,有的小组能够建立起了模型。最后让学生上台用自己建立的模型来给大家讲解:他所建的模型的含义,也就是抗原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最后被吞噬细胞清除。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从小要接种多种疫苗?为什么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特异性免疫的意思是什么?只是到这时,下课铃声就响了。说明给建模所留的时间还是短了,前面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还得再精简。
上完这节课,觉得很是遗憾。不过经过这么多次的思考,发现自己对这节课上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如果我电脑技术好,可以做动画的话,可以把“抗原进入体内,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并被吞噬细胞吞噬的过程”做成类似游戏的一个小程序,这应该是蛮有意思的,学生会比较喜欢。我这样的静态系统模型还是不够生动,不过学生在讨论如何完成这个模型的时候,也弄明白了:什么是抗原和抗体,什么是特异性免疫。
虽然为了上好这节课,花了很多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但能越上越好,越来越能让学生理解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心里总算是比较欣慰。
又想起了96岁高龄许渊冲前辈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翻译完莎士比亚的诗,并说自己在翻译中找到了很多乐趣:思考着如何更好地翻译,比别人有更好的翻译,比自己有更好的翻译,他享受在这样的过程中。
让自己的教学更能被学生喜欢,学生能从我的课堂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这也是件快乐的事,是我要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