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营单位。这四个字把一代人害惨了。在新疆的时候,父母是国营单位的,万事不愁,有困难找组织。事实上那个时候也确实是组织安排好一切,你只要认真上班干活就对了。到日子就拿工资,生老病死都有相关部门关心,没有任何压力,所以一家有几个孩子不是稀奇事,也没有太多烦恼去养大。这样的顺境给了那个时候的人们一个选择工作的观念。国营单位就是铁饭碗,挤破头也要进国营单位。理论上他们没有错,商人是趋利的,普通人是趋稳的。工作这件事,谁不想一辈子安稳呢。
回到内地,我的父母就是这样给我灌输的,其实那个时候的父母都是这样告诫子女的。国营单位意味着一辈子有了保障,就是铁饭碗。所以我毕业后就按照父母的想法去了国营单位。但是现实是,改革开放之后,原来的计划经济不灵光了,国营单位的沉重负担压的国家喘不过气。于是有了一个名词叫做抓大放小。就是指集中力量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非国家控制不可的少数关键企业;放开其余一般性生产竞争领域里的国有企业,让它们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随着市场结构的波动变化而不断重新组合,以合理流动资源要素,缩短结构失衡,实现优胜劣汰。
很不幸,我所在的单位就属于国家不再管的名单里。国家要管的企业其实也没多少,大部分都属于要参与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的。这一波改革又给我们赶上了。从2002年开始,工厂开始走下坡路,因为之前是国营单位,从上到下都是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哪怕事实上是个破落的贵族也要摆出满脸的矜持。多年的大锅饭把大部分人锻炼成了没有危机感的小绵羊。一旦剧烈的变化来临就慌张的找不到北。然后是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人们总在安慰说不会倒闭,不会失业。就算是工资越来越少也会用降低生活标准来打肿脸充胖子。现在想起来那时候人们过得真累,明明兜里的钱越来越少,还要装模作样的显摆。我的好几个同事的烟就明显降了两个档次,之前是在食堂买饭吃,后来是从家里带饭吃。真是一场浮世绘。让人哭笑不得,每个人都很自觉的,很专业的,没有表演痕迹的参与在这场人间喜剧里。想想都可笑又可悲。
人生和历史都是相似的。会在若干年之后重演。我们的父母当年虽然是有政策的原因,但是结果又何尝不是下岗失业。几十年之后,换了一个说法叫做抓大放小,结果一样是失业。父母们觉得国营单位好尚情有可原,而我们却在用青春赌了一把。可惜人生是一条单行道,没有机会重来,没有后悔药让时光倒流,太多的无奈和郁闷只有用阿q精神来安慰自己。
但是我没有沉沦也不能放弃。做音箱的经历和学习电脑的过程中我见识了不一样的世界和不同的人。2007年。为之奋斗贡献了17年的南通电子材料厂终于走到了头,寿终正寝。虽然说中国没有百年老店,我们的厂结束的也不够光彩,折价买给了浙江一家私营企业。据说现在叫做奔多。但我以后从来没有再去过。因为有了前期的积累,从走出厂门的那一刻我自信满满,或许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呢?
和大多数小镇上的其他倒闭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厂里的同事没有去上访,没有去哭嚎。睡了一觉起来大家都去找工作去了。这很让人意外。我在家赋闲了半年,考察能干点什么。这期间厂里也有干部来找我,我一概拒绝。私营企业可不比之前吃大锅饭,不能创造利润是不会长久的。2007年9月8号,我人生的新篇章掀开了,同盛网络正式挂牌了。忙碌了几天后。我思绪万千,山里娃要靠电脑吃饭了。以后的路顺利也好,坎坷也好,都要自己担着了。选择了,就要接受所有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