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跟朋友聚会聊天的内容还是男友啊,恋爱啊,情感那方面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情感就不大感冒,大家更喜欢聊一些职场上的困惑,思维上的胡同,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方向。
或许是见多了情感上的悲欢离合,体会到了职场上有所成就的快感,爱情再也不会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那部分。
年少的我们对于爱情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对未来的一半会有自己特定的设想,但真正恋爱的时候,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于是午夜梦回的时候,开始怀疑人生。
小时候,不管是我们看的童话故事,还是电视剧,所有的故事几乎都是以这样的模式结尾:“从此,公主跟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们真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吗?
不,那只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如论如何,我们最终还是要直面爱情,以及婚姻,在这个过程中,甚至还没有到这个过程,我们就会有困惑。
关于爱情以及婚姻这部分,特别想推荐一本书——阿兰·德波顿的《爱的进化论》。
这本书以一对男女为蓝本,他们从相遇,相知,恋爱,见家长,结婚,生小孩,婚姻困惑期,婚外情到最后和解。作者通过这一系列绝大部分都会经历的过程中,把自己对婚姻的思考,爱情观,还有人性都写了出来。从这本书里,我经常可以看到我自己,亲密关系中对待伴侣的态度其实基本上都是反应出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很多时候你以为是对方的问题,但其实是你自己的。我们都害怕对方看到某方面真实的自我,于是用更为粗暴的手段来掩盖。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惑:明明很想开口让对方陪伴你,但说出来的确是,哦,那你忙,明天我也有事。过生日的时候明明很想要收到那条项链,但从来不会明确的说出来,希望对方能够准确无误的猜到你的心思。甚至用来评判对方是否把你放在心上,是不是真心爱你。
这本书提到了一点,大概是说我们最开始经历的亲密关系就是跟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我们会把这一套套用在伴侣身上。在我们婴幼儿时期,父母对我们的爱全心全意。当我们不高兴了,哭啊闹啊,他们会想出很多很多种可能性,而且往往能猜对。
当我们成人之后,面对亲密关系时,也会希望对方毫无保留包容我们,当我们不开心的时候,希望对方去猜测我们不开心的原因,然后来引导我们。
我们以为对方会包容一切,就像父母对待小时候的我们,我们以为对方无所不能,就像小时候父母分分钟知道我们心里在想些什么。所以很多男生抱怨说不懂女人心,而女生羞于说出自己的需求,理直气壮的觉得你爱我就要万事都懂我。
吵架时能把对方的气恼当做是孩子气,耍小性子,这便是我们能够给予对方的善解人意。有时候我们过于敏感的认为对方不懂你,是因为不够爱你。嗯,这完全是两码事。
除了成人这个身份,我们心里还有很多柔软的一面,会在特别信任的人面前露出孩子的一面。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可能大家都觉得是小事,旁人也觉得无可厚非。但这些小事的背后多多少少牵扯着双方个性上的某些对立,而从来没有被重视起来。
没有耐心协商,痛苦——无名怒火——便就随之而生。唠叨的一方要立作了断,却懒于说明缘由;被唠叨的一方,也再无心情解释自己的抵触是基于合理的反驳,或是出于令人同情,也许甚至值得原谅的个性缺陷。
双方都幻想令彼此如此烦心的问题会自行消失。
约会因为一方迟到而吵架,真的原因是因为“迟到”吗?不,当然不是。只是双方都没有耐心去挖掘这背后的原因。
约会女生开开心心提早起来,化好妆,准时出门,达到目的地,发现男生迟到。她们会想亏我这么早做准备,敢情只有我这么期待这次约会啊,这个人是不是也太不把我放在心上了……
而男生迟到一般就是简单的起晚了,堵车或是别的有的没的,多半不会get到女生心理活动,这样不吵起架来才怪。
可是你让女生直白的说出生气的原因?不,这太难以启齿了。男生看到女生这么气愤,心里不以为然,毕竟等一下又不会怎么样,哪里会知道女生心里的弯弯绕绕。
要知道这还是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心理,如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长环境不一样,家庭氛围,相处模式各不相同,里面细节的弯弯绕绕更是不为外人所知。
这里当然不是在指责女生不愿表达,因为话说回来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女生会花很多心思去了解男生这个物种,但男生不一定会花很多心思去了解女性群体。
这里没有要讨论是谁的责任,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需要双方一起努力,跨越各自的心理障碍,对自己也对对方多一些宽容。
我非常认同书里面提到的两个观念:
1, 爱,不是一腔热忱,而是一种技能!
2, “合适人选”的真正标志,不是完美互补的抽象概念,而是忍受差异的能力。般配是爱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爱情很美好,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但它绝不是像浪漫主义那样过于强调精神体验,有着命中注定的那种灵魂伴侣,更多的是需要落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能够本能的了解另外一个人,单纯依靠一份爱意,就能维持两个人长久的相处,那是霸道总裁,青春偶像剧,绝非现实生活。
爱与其说是一份激情,不如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这样双方才能一起成长。那个所谓“合适的人”一定是经过磨合,是爱情的结果,是成就,绝不是前提。
或许这本书能够改变你的婚恋价值观,也说不定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