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有爸爸 ”这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话出自我那4岁的小侄女,本想纠正,却深感有道理,也引发我写下这篇文章:
上个月看了一个数据,中国离婚率连涨12年,目前约是人口的2.67‰。中国人口基数大,看比率我们可能没有太多的感觉,但是可以举几个例子感受一下离婚率的现状:2015年上半年,广州平均每天有64对夫妻离婚;北京每天有近150对夫妻离婚;四川平均每分钟2对夫妻离婚.....
有了离婚率,单亲家庭的数量也自然跟着数据涨。这也造成了更多的孩子被贴上“单亲家庭“的标签。家庭突然遭遇解体,有部分的孩子可能因此变得成熟了,因为他们提早经历人间冷暖,但是更多的是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缺陷。
一、单亲孩子对爱情和婚姻缺乏自信?
1、被父母的感情经历绑架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大人的事,小孩别管”,但是现实中真正能创造这样的“独立环境”又有多少人呢?
普遍情况看来,单亲家庭中孩子与父母之间相依为命却紧缺独立,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过于紧绷,成人会不经意间把自己失败的感情经历和矛盾重重的婚姻硬生生绑架在孩子的思想上,诋毁前配偶这样的行为更是常见,让作为见证者的孩子会产生对爱情与婚姻的不信任心理:“ 我爸妈当初也是相爱结婚的,但是最后还不是离婚收场,所有的美好只是暂时的 ”
2、害怕重复悲剧”长大后我就成为了你“
很多父母面对离婚时,只考虑孩子成长需要完整的家庭,却忽略了长期处于冷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更大。在关系真正破裂后,有的父母会传达诸如“要不是因为你,我们早就离婚了”这样的话,希望孩子能争气,能够对自己孝顺,而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向想法:父母的不幸是因为他的存在。这样无形给了孩子很大的压力。
更是让孩子产生对结婚生子的恐惧,因为他们害怕结婚后步父母后尘婚姻不和谐,可儿女成了自己不能解脱的牵绊,如果选择离婚自己的儿女就成了下一个自己。
二、对爱情或婚姻不自信,怎么办?
曾经有一个男孩子在我的公众号后台留言:我的女朋友总是说我不够爱她,但是我真的很爱她,我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因为我的父母没有和气地相处过,可是我真的很重视这份感情,我很害怕失去我的女朋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他真的不够爱她的女朋友吗?其实他也知道是缺乏了父母的”以身作则“,但他又不知道”目标转移“。
父母一方的缺失,孩子自然地就会缺少了对父母一方的学习和模仿。正是如此,可能孩子不能在父母身上学到如何维护夫妻感情,也不知道原来妻子在丈夫面前可以做小女人,并且对他嘘寒问暖,更不知道在工作中板着脸的丈夫也会对妻子有温柔的一面......
但是父母不是你唯一的标杆,要主动寻找“更合适”的学习榜样。
世界那么大,家庭不是唯一塑造孩子性格的地方。与其是妒忌或者哀叹家庭的缺失,不如自己去补缺。最简单的方法从身边的人开始,不要抗拒跟双亲家庭接触,或许一开始会有点失落,但慢慢你会发现:原来“正常”家庭是这样的,吃饭的时候父母会有说有笑,一家人还会聚在一起看电视......在感受别人家温暖的时候,多跟他们的父母交流,多观察多体会,或许你会渐渐相信相濡以沫并不是天方夜谭 。
三、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健全人格?
自卑/自私/敏感/缺乏安全感/偏激/自我保护欲强/孤独
这些都是在社会上对单亲孩子的一些负面评价,更多的是一句话总结为单亲孩子缺乏健全的人格。
对此,不可否认的是家庭破裂会对孩子产生一定影响,但是影响的面积有多大,不是所有个体都一样,关键要看他的整个成长过程和自我调整能力。
就像自私这样的标签不是也照样贴在独生子女身上吗? 叛逆脑残能说是90后专属吗? 贴了标签再去看,当然会把这些所谓的缺陷放大,假如同样一件事,搁在双亲家庭的孩子上,可能连小毛病都算不上,当这事落在单亲孩子身上,就很可能被说成:单亲孩子就是心理有缺陷,人格不健全。
但是请问有多少人能说出健全人格的标准呢,又有多少人能达到呢?
人不是扁平的,是立体多面的,坏人为什么是坏,因为他的负面部分膨胀到可以主宰他的思想。 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心理问题,只是大小还有出现频率的差异而已,所以对于单亲的你也不要对自己有先入为主的想法“ 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有缺陷 ”
四、单亲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怎么办?
1、不要心理暗示自己拥有单亲家庭的群体特质
你被社会舆论包围,因此你更加确信单亲造就了你的”不正常“,自己将自己和“正常人”区别开来了。正如星座运程,有人说她相信星座是因为星座强化了自己的优点,又给了借口让自己的缺点变得理直气壮。所以假如你是叛逆的人,你可以一味推脱“我是单亲孩子,所以我才叛逆”。
心理暗示让你更加确信这是你身上的一部分,是你所在群体的特质。所以首先迈开第一步把自己“正常化”,你和别人其实都一样,你不知道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遭遇,不代表你是世界上最惨的人,你可能没有别人过得好,但你的生活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糟。
2、依托成长背景建立一套独立人格机制,不断强大
谁也不可能完全忘记成长的伤痛,但你只能经历过而不能永远经历着,你的成长经历可以转化为创造性的能力。
尝试建立一个表格,写上你认为过去父母相处方式中的那些错误,然后通过各种途径去查证,避免重复那些错误的方式。
我们常说要融入社会,其实是在分享与交流当中,获得客观的评价,并且可以在周围人身上找到你所需要补充的那些品质与能力。通过模仿和学习,你会发现,你提高了跟伴侣跟长辈跟父母沟通的技巧,甚至你会发现,你可能没办法变成一个让别人觉得优秀到极致的人,但是你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不要害怕摸索,因为你可能成为你将来小孩的一个成功并且强大的榜样。
或许在未来,你会感慨用了一生终于勇敢地接纳了自己的过去,又创造了独立人格的自己。比起那些糊涂度日遗憾盖棺的人,你也算不枉费在人间走一遭了。
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