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你长什么样子,我觉得什么样子都与你不符,譬如我第一次在媒体上听到你的声音,我也觉得那不应该是你,你不应该是嗲嗲的台湾腔。或许你像是小说里的人物,一拍成电视剧发现所有的形象都不符。文学作品中看到的描写自觉在脑海中形成一个似幻非幻的实体,这个人张扬,热情,真诚,这样的一个灵魂到底什么样的躯壳才能相称,我也不知道。但是,什么样的躯壳都是对这个精神实体的禁闭。
喜欢看你的书,不知道是为什么。有同学说她觉得她已经过了读三毛的年纪了,潜意识也就是说三毛的书算是青春文学,我们已经过了看纯粹的青春纪事的时光。我也曾这么想过,毕竟三毛的书里都是她的生活,她的愁与闷,她的苦与乐,她大喜的时候,毫不吝啬言辞,她悲恸的时候,也恨不得全世界陪她一起哭。
我们都想着,生活的残酷性远超乎我们想象,别人的情绪看得再多,那毕竟也不是自己的。每天被生活的各种形态充斥着的我们,过得还是自己的生活,很多名人都会说有一本书激励着成长之类,其实我们普通人在书里面获得的精神力量还是有限的,书里面可以得到另一个世界的乐趣,可以得到思想的共鸣,但它还不够强大到足以支持我在无涯的生活里得到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三毛的书,看着就像是别人的生活,与己无关。只是觉得她活得比我们都精彩,可能她所经历的生活是我们想要拥有的,活得轰轰烈烈,爱的如痴如醉,痛的撕心裂肺。
除此之外,隐隐看到的不同是她对别人的宽容,她对这个世界的包容,看到那么多的不平事,她不批判,更多的是痛心。她不能包容的是家庭的琐碎,生活的杂芜让人无所适从。其实我也倦怠这样持续的家庭生活,可偶尔回一次家接收到的温暖又多让人贪念!她不说撒哈拉沙漠里那些贪婪自私的人,她看到的更多是黄沙掩盖下的淳朴与善良。可是一回到婆婆家,家庭的琐碎充斥着生活的全部,这就使人紧张到不能呼吸,在这样的生活下,没有鲜活力量的注入,一切都拥挤不堪。
可能我自身冷漠如冰,因此偏爱于这样的热情似火。麻木的生活过久了,什么事情都变得无关紧要,不痛不痒。我会努力地让自己向着阳光,相处好时,在人群中嬉笑怒骂,以为这样就能多靠近温暖,转过身却想,我这是不是在故作姿态?我本冷漠,我本无心。寂寥时独坐冷风中,寡言少语,似乎风霜不侵,我本负心,我本懦弱。
也曾听人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我曾深以为然,可最终发现,我们都一样,到了某个地方,总以为这就是我的尽头了,不是心里不想栖息,而是我们生来的脚步都只会前行,不会停止。我们都在这尘世挣扎着,至死方休!
爱你的人和生活全部,你把所有的经历诉诸文字,就好像是我自己曾有那么精彩的人生,我有那样一个漂泊异乡的梦。我们本都骄傲,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