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时候遇到自己熟悉的东西就会特别的欣喜。
蒋勋说杜甫就像是最出色的纪录片导演,冷静客观的记述了大唐盛世和安史之乱的背景下,黎民百姓的喜乐忧愁。杜甫将自己对人民的命运的关注和关怀详细的写在自己的诗中。才会有“三吏”“三行”这样的史诗,我们才可以得知盛世之下的人间疾苦。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昨天看了两集纪录片《生门》,纪录片的英文名是This is life,中英文名给人的感觉是很不一样的,中国人历来说,生子如过鬼门关,所以生门体现了中国人对孕育生命的理解,而英文名虽然更加客观,同主题的相关性会差一点。纪录片的拍摄地点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记录的是医生和病患之间的事情。其中有一对来自大别山区的夫妻。妻子怀孕31周不到,是一对双胞胎,妻子本人患有糖尿病且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一旦她出血,就会危及大人和小孩的性命。带着几千元来就诊的夫妻被告知至少需要五万以上的费用才能保住性命。危急之下产妇破腹产,两个女儿送往儿科重症监护室,需要20万的保命费。无能为力时,考虑到的只有将孩子送给别人。最终是报社帮忙筹集资金渡过难关。即使是生活在21世纪,普通人在疾病和社会灾难面前仍然是无能为力的,现代社会有更多的方法呼吁人们的参与和救助。杜甫在一千多年前面对灾难时,用文字发出最大的抗议,是极具震撼力和感染力的。他的人文关怀的精神也一直滋养着后代的中国人。以前我在读杜甫的诗时,只是力求记住其中的一连串事情。在自己看过很多纪录片后,再看到蒋勋用纪录片来形容杜甫的诗,画面感和真实感倍增。
纪录片的主旨是透过镜头,客观显示镜头所捕捉到的事物。而更为重要的就是它必须是真实的。给人以直观的感受,现代人可以通过技术将生活展示,古人只能通过图画或者文字。图画的保存和流传范围毕竟有限,所以文字的传承的突出作用就显现出来。杜甫是中国纪实文学的开创者,在他的诗作中,他通常扮演着一个局外人,将眼前的景象用文字简练而精准的描述。也因为其客观性而具有代表性。蒋勋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人用英文版的《石壕吏》来反对国内的越战,控诉战争带来的巨大的伤害。杜甫一直被中国的正统思想所颂扬,因为他的思想中完整的体现了儒家学说所倡导的心怀天下,可怜众生。
他的力量非常沧桑,也非常的苍凉,会让你看到一个诗人在介入现实之后的巨大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