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待世界有三种立场,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立场就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让理智回归。
1、物理立场:一是一,二是二
比如小孩手里拿着一个石头,一松手他就掉下去。这是孩子长大后明白物理学道理;火跟装着热水的壶不能用手去摸,小孩不会因为壶不能摸而哭,这是我们最初的认知里包含物理立场。物理立场往往包含着我们不能控制和抗拒的,对于这种立场,我们抱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不去控制、没法改变的态度。
2、设计立场:问题的根源在我,不在你。
钟表匠做了一个钟,我们就觉得它必须是准的,如果走走停停,就是有问题的,但问题不在于表,在于设计者。所以有这种挫败感之下,我会想办法去修好它,或者重新改变我的设计。因为是我们想让它怎么样,你有一个既定的意图,如果不这样,我就会觉得有问题,就有办法去改变它的欲望和冲动。
3、意向立场:问题的根源是你,不是我。
意向立场是设计立场派生出来的。意向立场和设计立场不太一样,比如孩子对父母,或者父母对孩子,都会有一个意向立场。你该怎么样,如果你不怎么样,我会把问题的根源归结于你,而不是我。
孩子放学回家,张嘴就是“饭做好没有”,父母就会不高兴。因为父母设定的是,他应该进门就叫爸爸或者妈妈。但是父母和钟表匠的态度不一样;钟表匠是,钟应该走得准,走的不准我去想办法让他走的准;父母是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如果做不到这样,就是孩子的问题。
生活当场我们常常把这三个立场搞混。很多时候,我们出现错误反应或情绪出现动荡,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采取了不恰当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