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生活当中只是偶尔停电,我想写一篇有关《停电》文章,总是拿起手中的笔又放下,我想手中的素材不够多,写作思路不够清晰,如今积累了有关许多停电的素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有一天我想起了,小学一年级学习过一篇有关《电》的文章: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有了电,真方便,电的好处说不完。我有了写作灵感。自己跟自己说:可以写它了。
傍晚,我们一家刚吃过晚饭,天色忽变,我把院落里隔条上洗涮的衣物拿到南屋里。天色骤变,乌云压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雨说下就下。正如唐朝作者韩偓《夏夜》诗云“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这时,雨如瓢泼般落了下来,弄得我像落汤鸡一般,狼狈跑到屋中。雨足足下了两个半小时,干旱的玉米田,得到雨水的滋润,农民们心里乐开了花。
忽然停电了。我家许久没有买蜡烛了,打火机气体用完后,正说要买新的,妻子说:“蜡烛、打火机是家里必需品,你怎么老是忘了买。”
我和儿子几乎同时打开各自的智能手机手电筒,漆黑的房间有了光亮,我们家闲置已久的充电小台灯照亮了整个客厅。家里人好久没有在小台灯下促膝长淡了,一阵阵凉风吹进屋里,一家人其乐融融。
22点半,门外风停雨住,皓月当空。屋檐瓦口滴答流水声。院落里的雨水,哗哗流到家外,来电啦!我想起唐朝作者韩偓《夏夜》的后两句“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不远处的水坑里、地里久违了蛙声此起彼伏。
我想起了小时候,家里总是停电,停电通常在晚上七八点,使用电高峰。那时候村里几乎没什么家用电器,电主要用来照明、磨面和浇地。浇地需要若干口机井同时工作。村里的电工,变压器不能超负荷工作,浇地高峰期也就是村里照明停电高峰期。
那时候,村里只有三五台12英寸几台黑白电视机。我和小伙伴们为了看电视经常误了吃晚饭,妈妈吃完饭叫了我两次了,可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情节太吸引人了,不好,停电了。等了又等,还是不来电,只好往回走,还没有到家,来电了,我和伙伴们又去看电视了。有时候停电,村里大小玩伴高一声低一声喊:来电喽,来电喽!我们反复被捉弄,直到看到其他在外休息的人们拿着蒲扇回家,或者看到谁谁家白炽灯亮了才到自家。
停电了,因为遇到停电是那个年代的家常便饭,所以家家都有手电筒、火柴、煤油灯。我家甚至还有成袋的手电筒小灯泡,至今还保存着。手电筒有着重要的职责,它通常放在家庭成员最容易拿到的地方。手电筒居家必备应急照明设备。
那时候经常停电,煤油灯伴我度过难忘的童年,火柴不能潮湿,潮湿不好点燃煤油灯。家里停电时,如果没有煤油就只好用柴油当燃料,只是柴油比没有烟更大,夏天夜晚有一次停电,我趴在小饭桌写作业,在煤油灯的下风口,我闻着难闻的气味,一股股煤烟把我脸熏成三花脸,逗乐了全家人。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
当我上初中时,电扇、电视机日益普及,偶尔也会停电,人们停电时,会用手中的打火机来点燃蜡烛。点蜡烛这类事通常让我们这样地方大孩子来做,点燃蜡芯,然后倒着燃,将融化的烛液滴在需要的地方,客厅或者厨房,在蜡液半干不干之时迅速将烛尾落在上面,手扶保持几秒能固定。有时候刚点上蜡烛就来电了,讨厌!这时不能盲目地吹灭烛光,而是要静候一会儿,说不定还会停电!
渐渐地,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停电这种事越来越少,随着国家对电力投资的不断加大和电网的完成,使供电能力明显增强,供电质量明显提高。如今洗衣机、冰箱、电磁炉、空调走进了寻常百姓人家,夏日用电高峰一般情况下不会停电,只是偶尔会暂时停电,短短几分钟后又会来电。
我们村村北是岗上村,再往北就是任县边界了,去年12月份,我们学校(南和县郝桥中学)一位姓张的美术老师站在五楼,他发现任县边界正在安装风力发电机(俗称“风车”),当时我有一个疑惑,为什么风车安装位置基本上呈东西带状排列,跟高架线走向基本吻合。为什么要安装在这里。今年正月在白佛村北安装风车,高大白色柱状体上有三个叶片,好一个庞然大物。风车陆陆续续安装好了,有极个别的风车开始工作。五月份的一天下班回家。我对孩子们说:“你看,咱们西北方向的三个风车开始工作了。”风车自身根据风向的不同,能自主调整方向。风车有时候工作,有时候休息。我看着风车的转动,听见人们说,“安装风车的位置处于一年四季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带,有关人员经过实地考察,发现这一地带,具有风洞效应,于是电力有关部门安装了若干台风车。”
村里已经有五户人家在自建的房屋上安装了光伏发电系统,已并网发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发展太快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不断地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国家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的用电难的问题。煤油灯、火柴、白炽灯泡、小木桌等等那些事物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孩子们听了我们儿时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摇头,表示不可思议。那是历史的真实昨天。
停电了。于是今晚我写作的这篇有关《停电》的文章,说的是有关北方农村有关电力的历史发展,是我亲身经历的若干小故事。
孩子们说:“爸爸给我们讲一讲你们过去有关停电的故事吧!”于是我把有关过去停电的故事讲与他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