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读书学习,何必那么着急追求设计就要马上商业落地?
为什么外面社会一直吐槽学生的作品太概念化,概念一些就不好吗?
首先我们还是先肯定下培养商业思维的重要性,落地也是设计的最终目标,设计自古以来都是与商业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脱离了商业的设计于社会而言意义确实不是很大。
但作为学生,其实也没必要那么着急就想追求最终的落地效果,反而我觉得多放开一些去尝试概念设计于我们学生而言可能意义会更大一些。毕竟没有束缚才更可能创造出意外的惊喜,就像“行业的颠覆者一直来自于外行人”,其实概念化才是我们作为学生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商业思维等你进入社会后可以短时间被培养,不管你愿不愿意主不主动,外界都会让你做的东西变得商业化。
但那个时候,学生时期的那种敢做敢想天马行空就不一定还会继续展现出来,因为生活、社会都会给你压力,让你不那么敢去想了。
作为应届毕业生,企业看你作品的时候并不是一定都要看你有多强的产品落地能力,反而他们有时候甚至就喜欢看你那些很概念化的东西,因为那些东西更能看出你的上升空间,企业不需要千百个同质化的抠图机器,他们缺乏的是新鲜的创造血液。
所以,在大学里,趁着还没被外面社会前辈的负能量影响,趁着自己的思维还没被行业固化,这个阶段更重要的还是应该多放开一点去尝试一些概念化的东西,不要过早被束缚一味跟风去追求商业商业,放弃自己的优点去追求不擅长无疑是不明智的。
那可以怎么做呢?
比如这个时期的很多比赛其实就相对概念化一些,可以多放开去尝试,并非接到外包才能体现你的能力。比赛更可以让你天马行空地去做,它更可以激发你的创造意识,而且比赛获奖写进简历也会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加Bringbring~
说到这里我是特别有些遗憾的,就是大学里一直都在做商业项目很少参加比赛,等到大四写简历的时候,发现获奖情况那一栏真的没啥好写的,感觉这点也让自己丢了不少分,看到别人某某大赛一等奖二等奖时真的很羡慕,而自己那些所谓的商业稿这个时候反而有些拿不出台面了。
除了比赛,平时也可以多做一些自己特色风格的练习,这些作品是你的突出的加分项。
比如。
插画可以多做一些想象力夸张的东西,用不同的材料媒介去传达你的想法。不一定是说插画就得画在纸上画布上,就得表现同个次元同个空间,就得用各种烂大街的笔刷,就得画大多数人喜欢的风格...要知道,创造稀缺才是你突出的关键。
UI的可以多做概念化的交互,不一定要去想现在代码能不能实现,现在的媒介(比如做三维类的)能不能支撑,现在的风格还是扁平...这也是区分你还有没有创造力的关键。
当然了,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品牌设计等等,道理也是一样的,眼光不要停留在“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市场就是需要这种设计”等等的束缚里。
其实,这不就是大师跟普通人甚至大神的区别吗?
非常努力的做商业稿,你可能坚持几年就可以成为大神,但可能一开始就决定了你成不了大师。
而在大学里,我们不是应该先把目光眼光放的更长远一些吗?
谁说设计一定就得商业化,就算有一点点小情怀也不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