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读《认知天性》里面有提到在给学生们做测试的时候,延迟反馈的效果要好于即刻反馈。
因为立即反馈容易让同学们形成反馈依赖。而且不利于建立属于自己的稳定学习系统。
读到这里我立刻想起我在辅助女儿写作业学写字的时候,不要立即当下马上就指出她写错的地方。应该让她写完,有个缓冲后再在肯定整体的情况下再去纠正部分。
可我前天还不是这样做的,朵朵一边做,我一边提示她哪里错了,比如0的写法应该顺时针而不是逆时针画圈。比如她的握笔姿势。所以造成了朵朵在写的过程中会问我:妈妈,这样写对吗?这就诠释了反馈路径依赖,没有建立她自己稳定的写字学习模式。而且不利于她自信心的培养,做事可能会总觉得自己做错了,需要别人的反馈。
在和朵朵一起学习过程中当时我就意识到这种交流沟通模式的弊端,可是我不太知道正确的辅助学习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幸好及时看到这本书中的这个段落。让我更加清晰和明确了更好的方式是怎样的。
书中强调延迟反馈的效果要好于即刻反馈,这点可以延伸到其它方面。比如一个人在有情绪的时候和他讲他的问题出现在了哪里,这个人可能完全听不进去。如果事后再和他提,可能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和朵朵共同学习的时候,目前模式:
1.把作业内容复述给她(还不认字),或者教她写几个数字。
2.先让她自己去完成作业,比如三角形数少了,可以让她先把答案写好。我在旁边观察留意即可。当她写完以后,我可以做一个老师一样的角色和她说:妈妈要批改朵朵作业啦,这个时候清晰的指出问题所在。
3.对于重复犯的错误点,我可以和她对换角色。我来以她学生的角色把错误示范出来,让她做老师来进行判断批改,这样会加深她对正确做法写法的印象。
朵朵还在读幼儿园,看到网上和身边朋友关于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段子,我真是有点儿忐忑呢,唯有不断学习优化和孩子间的沟通交流互动模式,才能让我们在接下来那么多年的共同学习之路走的更顺畅些吧,希望到写作业的时候我们仍是心平气和互敬互爱的母女。哈哈!
“立即反馈就像自行车两侧的辅助轮,学骑车的人很快就会对这种纠正产生依赖。就学习运动技能来说,有一条理论是,如果立即反馈成了学习的一部分,那么等到真实环境下没有了这种反馈,学习者建立起来的模式就会出现缺失,进而影响表现。另一个观点是,反馈会频繁打断学习过程,带来太多变数,有碍学习者建立稳定的表现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