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完小津安二郎《豆腐匠的哲学》,书里讲电影的部分我不大感兴趣,倒是他的日记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段说,小津的部队在中国江西急行军,几天几夜没停息,士兵们累得要死。正是三月,遍地油菜花开。他们经过一处被战火夷平的村落,路上空荡荡的,只有一个婴儿爬在路当中,婴儿挥动面袋子,浑然不知发生了什么。小津安二郎和战友们急着赶路,队伍在婴儿旁边分成两列,匆匆而过。跟人们在很多抗日剧里看到得不一样,日本兵并没有杀死这个婴儿。
小津日记的记述到此为止。他写这篇日记是在1939年春天。按年龄推算,那个婴儿应该是1938年底出生。如无意外,他的父母长辈,已经死在了日本人的炮火中,否则不会抛下他。我很担心这个婴儿后来的命运。日本部队过去以后,不知道有没有人来看护他,他是饿死了呢?还是坚持到大人来救他?如果他活到现在,也是快八十的老人了。
我常常会有这种额外的烦恼,担心那些不为人所关注者,他们后来怎么样了,无论他们是真实存在还是虚构,都会牵动人心。先前读中国历代笔记小说大观-先秦两汉魏晋卷,里面有本叫《燕丹子》的笔记小说,书中记载了燕太子丹礼遇荆轲,送他入秦刺杀嬴政的故事。其中有一段:
太子甚喜,自以得轲,永无秦忧。后日与轲之东宫,临池而观。轲拾瓦投龟,太子令人奉槃金。轲用抵,抵尽复进。轲曰:“非为太子爱金也,但臂痛耳。”后复共乘千里马。轲曰:“闻千里马肝美。”太子即杀马进肝。暨樊将军得罪于秦,秦求之急,乃来归太子。太子为置酒华阳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轲曰:“好手琴者!”太子即进之。轲曰:“但爱其手耳。”太子即断其手,盛以玉槃奉之。
荆轲用瓦砸湖里的龟,太子就赏给他金子,让他扔;荆轲想尝尝千里马的肝,太子丹毫不犹豫杀掉自己的爱驹。后来,荆轲赞美宴会上弹琴美女的手好看,太子丹当即把美人赠予荆轲,荆轲说,我只爱她的手而已。太子丹立马砍下美人的手,用玉盘装着送给荆轲。古代读者大都会称赞太子丹真是礼贤下士,心胸宽广。现在读者大概会直呼他俩好变态。当时社会背景下,这个美人的地位没什么好谈的,她等同牛马,甚至不如牛马(让人联想起沙 特阿 拉伯不久前才承认妇女是哺乳动物),要杀要剐都是主人一句话。不过她还是那么可怜,可怜到让人觉得荆轲刺秦王失败都没什么大不了。这个美人未见得长得漂亮,美人大概只是姬妾的一种称号。她的专业是用手弹琴,现在,手被砍掉了,琴弹不了了,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剁掉双手,会不会失血过多而死?书里只顾着写王侯将相们的易水送别、咸阳刺秦,没有余暇,没有闲笔来告诉我们,这个失去双手的女孩儿后来怎么样了?我想,她大概是死了吧,反正过去两千多年了。
这样的烦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最多,书里有太多我关心的人物,都没有下落,尤其可恨的是,因为是残书,结局你看不到,只能默默揣测干着急。《红楼梦》里,中年妇女以上,我最喜欢的是刘姥姥,喜爱之情,可从这个公众号的名字看出来;最同情的,则是尤二姐、尤三姐的亲妈,尤氏的继母,尤老夫人。尤老夫人出场不多,末一回出现,是带着两闺女参加贾敬的葬礼。也就是这一次,贾琏偷娶了尤二姐,尤三姐拿到了柳湘莲的定情信物,老人家估计觉得生活圆满了,可以安享晚年了。可是随后不久,尤三姐自杀,王熙凤又害死了尤二姐,尤老夫人的指望全落了空。我不知道她后来怎么样,书里再没提到她。这个断绝血脉的老寡妇,或许会依靠继女尤氏的一些接济,了此残生。心中的悲痛,也许只有现在失独家庭的父母们可以体会。
《红楼梦》中有个大丫鬟叫司棋,是迎春的贴身丫头。她和表弟潘又安私通,事发,表弟潜逃,她被赶出大观园。让人忍不住想问:她后来怎么样了?可是曹雪芹再没提她。实在忍不住,读读续书,发现她在家里羞愤而死。续书者还安排了一个非常戏剧化的结局。司棋那位潜逃多时的表弟居然挣了大钱,跑了回来。回来方知司棋已死,他买了两口棺材抬到司棋家,抹脖子殉情了。这也算是惨剧里的一抹温情。我知道了这样的结局,虽然是续书,但聊胜于无,差可安慰人心吧。
如果你心里存着“他们后来怎么样了”的想法,时间久了,你会发现,几乎每个人每件事都可以这么问、这么想,这个问题完全泛化了。一个问题要是可以覆盖所有人所有事,似乎也就失去了价值。要想让这个问题还有意义,你只能去关注某一类人,我习惯于关注那些被人忽视的、卑微的、挣扎的角色。比如老舍先生有个短篇小说叫《不成问题的问题》,改编的电影,范伟主演,还拿了金马奖影帝。讲的是抗战时期重庆附近一个农场的事儿。场长丁务源,是个圆滑,深谙人情世故的中年男人,他懂得讨好农场股东,放纵农场职工,还养了一帮闲人,导致农场持续亏损;另一个主角秦妙斋是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却自称全能艺术家,无所事事又愤俗嫉世。他偶然来到农场,住了进来,在农场混日子。后来农场来了位新场长,叫尤大兴,是美国留学归来的园艺专家,他想用自己所学报效国家,但是不能适应农场内的中国式人情世故,处处受挫,来到农场做了一番整顿,最后在秦和丁的勾结捣乱下,被迫离开农场,之后,农场又恢复了老样子。小说对中国社会的隐喻自不待言,我倒是更关心那位离开农场的尤大兴,他带着老婆走了之后怎么样了?他还是那样耿直、讲原则吗?如果这样,那他可要遭殃了,毕竟,我们这个社会到现在还是老样子,就跟那个农场一样。
他们后来怎么样了?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每天跟随小灶群,写晨读感悟。其实都是自己的一堆碎碎念,自己读来觉得前言不搭后语的。为了完成日更,在不断的凑字...
- 内容创业的大风口来了,可不是吗!那一年不是内容创业的风口。 1980年代,是朦胧诗、报告文学和武侠;19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