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天没写文章了。最近这段时间又陷入了“无事忙”的尴尬境地了,忙得要死。但要说具体在忙些啥,也说不上个所以然来。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只无头的苍蝇,再踩上一块滑到哪儿算哪儿的某瓜皮……
最近两天,是例行每月一次的“月考”时间。说“月考”可以不够严谨,G方的表述是十月独立作业。而“独立作业”自然是要求独立完成的。
对于这样一类的检测,我向来持相对谨慎的态度。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了,还没有一次正儿八经的像模像样的检测,说实话,自己的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
原本我以为,教过去年那样让我直接无语到崩溃的班级,对于接下来的班级,随便怎么做都应该是一件很得心应手的事。就算再怎么差,还能比上一届的学生更差?可事实证明,我还是过于乐观了。今年下半年接任的这两个班,从学生个体来说,虽然没有上一届个别孩子那般的不可理喻,但新的问题却接踵而来。其中最突出的便是,患抑郁症的孩子比较多。当然,这“抑郁症”并非我瞎扯,而是有医院诊断证明的。对于这一类孩子,无论怎么教育,都得把握好分寸。要不然,很可能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另外一大群的孩子玩手机上瘾,通宵达旦的。而他们到了学校,一大早就开始趴在教室里睡觉。等你好心的唤醒他们时,你那一双通红的眼睛望向你,都会让人情不自禁的瘆得慌。
要命的是,这里有相当数量的孩子懒得出奇。很多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连少写一个字都是好的。你比如说,我们在讲到世界古代史的时候,学到过几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但他们往往给了你“地跨欧亚非”五个字的答案,让你直接一口老血吐出。这还不算,很相当数量的孩子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有的是挑选其中的几个题做,有的孩子干脆直接不做了。
工作近四十年,平生第一次让我有了一种“面对孩子手足无措”的感觉。
当然,心里没底的,不仅仅是我们老师,我想孩子家长、特别是那些成绩比较好的孩子的家长,应该更纠结、更焦虑了。毕竟初三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它需要面临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与分流。而“选择”与“分流”的最直接的依据,便是孩子的学业成绩。虽然成绩并不是孩子的全部,但在现今这么一个阶段,成绩的重要性似乎不言而喻。而能够相对直观、公平的对成绩进行分类比较、汇总的依据,但是每月一次的月考成绩。从这个角度来说,月考,或说独立作业,已不仅仅只是单纯的一场考试了,它承载了更多原本并不需要它承载的意义。
我并不是狂热的月考的支持者,相反我觉得应该理性的看待这种考试。毕竟,这种考试是省教育厅严格禁止的。从法理的角度来说,它是站不住脚的。但很多时候又不得不考,如果真的不考了,任课教师不放心、学校领导不放心、家长不放心。所以为了让大家都放心,月考必须得进行。有一句话说得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不是合规、合法,另当别论。
去年这个时候,我曾写过同类的文章,那时我对月考是相当抵触的。毕竟上一届是“全省统一招考”的第一年,在“考什么、怎么考都不清楚”的大前提下,我们还是依着老一套这么做,除了费时费力之外,没有别的任何好处。但现在,这个问题似乎不存在了。毕竟已经省考一次了,大致的套路、模式已经有了。就算啥也不会,依样画葫芦总会的吧!
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还比较难以把控,就是试题的难度。按省考的要求,考题并不是特别难,而且几乎所有被考查的知识点,在书本上都能找到对应内容。但要拿高分却很难,因为试题相对灵活。我现在担心的是,这份独立作业,有没有与之相应的难度梯级——希望不是瞎胡闹。组织一次大型的考试不容易,虽然不合规,但既然这事已经在做了,那就得想办法把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