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童年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极其匮乏的时代,那时候能吃饱饭、能有书读都是祖坟冒青烟了,讲什么幸福童年、钢琴书画都是扯淡,除非你是将军家的孩子。
匮乏的时代塑造出一代压抑的人,他们往往没有独立思想,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结婚靠领导介绍,生活的目的只有一个:赡养父母、养大孩子。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事实上,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
后来很多人如梦初醒,决定不让下一代走自己的老路,便将所有心血倾注于孩子身上,希望他(她)能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可是时代又给他们出了一个难题:计划生育。
他们所有的希望、所有的金钱和所有的爱,都只能献给一个孩子。
这又塑造出另一代可怜的人,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又叫独生子女。
很多人会喷我:你们独生子女享受着万千宠爱于一身,还说自己可怜,这不是猪鼻子插大葱吗?!
其实不然。
我们这一代,承受着父母的期望、长辈的殷许、全家的压力于一身,从小听着“爸妈这辈子就指望你了”的话,人生使命就是被培养成人中龙凤。
我们高考那几年,是全国考生最多的几年;我们毕业的那几年,是大学生就业率最低的几年;我们买房的那几年,是全国房价最贵的几年。
我们很迷茫:为什么一出生就是「老兵伤残」的难度?
虽然有些人年薪百万,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俯视众生;有些人靠着父母的资本,也能当富二代过体面的生活;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像我一样,拿着微薄的工资焦虑的活着。
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精英。
但这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我们还要被逼着生孩子。
日前,某教授的一篇关于提高生育率的文章是这个观点:针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出生率,建议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只有生了第二胎才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
说实话,看到这则消息,我赶紧打开银行账户,看了看还完房贷剩下的那点工资,想到以后还要交生育基金,瞬间有种蛋碎菊紧的感觉。
隔壁的刘姐笑了:还好今年正好40岁。
楼下的张哥哭了:医生说他的身体恐怕很难有孩子。
大排档的王老板破口大骂:他妈的,当年我爹娘交了十几万超生费才有了我,现在超生不罚款,不生反而要交钱了?
不管怎么说,「超生」这个词终于过时,「计划生育」终于变成了「强制生育」。
说到计划生育,我个人并不像大多数长辈那样持吐槽的态度。
中国搞计划生育的确是有必要的,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家庭负担过重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是计划生育让我们避免了像印度一样,将整个国家绑在了人口炸弹上,催生出无数社会矛盾。
当然,我们做的也有很多不足,比如政策执行的缺乏弹性,「一刀切」的缺乏人性,现在看来都是需要反思的问题。
有些事情不能去说对错,因为没有意义,但必须承认的是:受制于当时的眼界和格局,以及社会发展的时代局限性,以60、70后这代人为主的群众,还是受到了些许伤害。
我们没必要避讳这个,毕竟都是第一次,是「摸着石头过河」。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总结弯路,才能少走弯路。
可事实证明,我们再一次走到了弯路上: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21世纪新中国,竟然要再一次靠制度来要求老百姓的「床帏之事」了?
作为一个90后,我太知道不生孩子的年轻人是怎么想的,不过就是三点:
一是不想生,追求独立自由的生活;
二是没法生,身体不允许、精力不允许、家里情况不允许;
三是没钱生,居高不下的房贷、物价和教育成本,让人生不起。
反观现在敢生二胎三胎的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有钱。
所以《新华日报》提出的生育基金我是真心没看懂。
从资源分配的角度上讲,计划生育时期是因为有限的社会资源,多生就要多占据社会资源,所以要交罚款,道理也算说的过去,只是执行的简单粗暴了点嘛!
反观这个生育基金的做法,少生的人节约了社会资源,却还要交钱;多生占据了更多社会资源,却不用交钱,这怎么说得过去?
这时,有专家跳出来反驳了:你家没孩子工作,老了还领养老金,是社会负担啊,人家虽然也领养老金,可人家有好几个孩子都在创造社会价值哎!
好吧,我承认,从国家宏观层面上看,我们在未来的二十年内的确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消化掉人口老龄化问题,可是生孩子是需要很大决心的事,拜托让群众下决心的同时,也表现出一点决心好吗?
要么学学欧美国家,生多少孩子给多少补贴,真金白银搞物质奖励;要么学学邻居日本,搞好教育基建,降低幼儿园和上学成本,解决家庭后顾之忧。
老想着自己不出血,割人民群众的肉,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现在的情况是幼儿园读不起,学区房买不起,辅导班上不起,奶粉不敢喝,疫苗不敢打,再收一下生育基金,还玩个逑啊?
这时,有“过来人”跳出来反驳了:生一个也是生,生两个也是生,不就多双筷子吗?有这么难?
当然难啊!现在已经不是三十年前放养的时代了好吗?如果连最基本的保障都无法提供为何还要生下他们?
我说的是,「最基本」。
我们爱我们的孩子,希望他能享受最好的成长环境,接受最科学的教育模式,他不需要多么成功,但要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知道自己追求什么,过真正有意义的人生,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如果像养小狗一样养大他,等他长大了发现自己没能享受到其他孩子都有的权利,发现自己本来可以很优秀却因为我们只能做一个底层的人,他会不会痛苦?会不会恨我们?
我们会努力做到我们能提供的一切,但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宁可选择不生下这个孩子,不让他来人世间经受痛苦。
唉,我们这一代是真累啊!
作为我个人,我最担心的还是媒体释放出来的这个信号,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着官方的立场,所以这样发出来,到底是不是空穴来风呢?
不管怎么说,靠强制执行来要求人民的「床帏之事」是不科学的,如同中世纪「初夜权」的实施,未必就会按照理想的方向发展。
你看小平爷爷在讨论如何解决农村居民超生严重的问题时,也只说「要赶紧解决农村供电问题。」
所以嘛,解决问题还是要治本。
只把矛头对准年轻人,那真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
生还是要生,只是要让群众有所保障地生、快快乐乐地生。
人口出生率下降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结果。如果能切实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相信在中国「人丁兴旺」的传统观念下,大家还是很愿意去生一个足球队的。
不过我说这些有什么用呢?
又想起了领导们常挂在嘴边的「奉献精神、大局意识」。
哎,罢了罢了,攒钱交生育基金去了。
Ps:本文只针对「生育基金」这一项观点,不针对当局的各项规章制度。提出观点只希望祖国母亲更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