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决定去北京看一看最好的大学(高中毕业到现在这是我第一次有目的性为自己规划的行程),想通过此次北京之行,帮助自己坚定梦想。几天后,买好了前往北京的火车票。我将乘坐今晚21:00的Z8火车前往北京,很奇怪,没了当初下决定时的兴奋与期盼,内心更多的是恐惧与不安。
此时不安的心情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会如此恐惧与不安?
刚开始做出决定时,自信满满,相信一定可以坚定梦想,能为摇摆不定的自己确定下来前进的方向,对这次出行满怀期待。既然如此,为何临行前兴奋锐减,恐惧反而占据上风呢?好像并不是我一直认为的“出门恐惧症”这么简单。此刻我在想:北京之行有没有意义?能不能带我走出彷徨迷茫?走在人大的校园时,我会因此而下定决心吗?其实,我是在担心,我担心得到的是否定答案。那为什么一开始我只看到好的一面(我最想看到的一面),没有认真思考现在所担心的一切呢?(或没有认真思考会出现哪些障碍呢?)按道理说,两者是可以同时考虑到的,但我却没有。到底为什么会这样?我的思维哪里出现了问题?
结合现在的心理状况再次回忆去年的心路历程:去年决定报考人大时,非常兴奋,为自己找到梦想激动了好一会,这一点在我过去的文章中就可以看出(过去的文章中在频繁地谈论梦想,谈论对未来的向往,一次次的喊出要努力、要改变的心声),其实那种心情和我最初决定去北京时的心情非常相似,对一切都充满了最美好的期待,大脑自动屏蔽掉对不好结果的想象,没能事先预见困难并为之做好准备——这或许就是“鸡汤”中毒表现,我看不到“坑”在哪里,事情当然也不会如我想象的那样美好,“坑”不会自动填平,走着走着,我总能遇到它。当遇到它时,我就开始怀疑,开始变得焦虑不安,为之恐惧,去年考研后期这种心情一直伴随着我,在那个阶段,我再也没有了最初的美好期待,甚至对人大的向往都消磨殆尽,相反,只有对不安的想象。完全颠倒了过来。这个心路历程到底在如何影响着我?对我的失败又有多大助力?
似乎一开始我总在非常乐观的看问题,但当后期遇到障碍时,又变得极度悲观。如果我能全面看清问题的本质,抓住关键,开始就能预见障碍,知道“坑”在哪里后再出发;同样,后期当真的遇到“坑”时,能怀有热情与信心,坚定的相信自己,不畏惧,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寻找解决办法上,不怀疑自己的选择。或许一切,会因此而变得不一样。
这样一次简单的出行让我如此不安,其实过去的时光里我无数次这样不安过,恐惧表明我内心的怯懦,当我面对更大的困难与压力时,到底能否承受得住?能否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将直接影响我接下来的备考,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我未来的人生走向。很多时候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我们自己。心有猛虎,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无比强大!
“我想看看自己能走多远”,每每读到这句话都会莫名感动。但今天我发现自己对它的理解太过浅显,这句话不仅包含着希望,其实它更多的是坚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