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电影早期的扩张过程中,徐梧刚开始很难理解王兴的完美主义。因为单个项目的负责人要承担起引导CEO深入了解行业的责任。
磨合非常痛苦,王兴的完美主义让他极其注重细节,一谈到应用推荐,他就问,这个东西怎么搞得?有一条黑边没有处理好。
快崩溃的徐梧说,大的策略没有想清楚,你喷这个细节有什么用?他对王兴说。
“咱们不讨论这个细节好吗?”
吵到最后,徐梧意识到一个问题,无数平庸的细节堆积出来的,就是平庸的产品。
你的决策成本,做事成本是一样的,为什么不能把它做得更好呢?
所以我才逐渐的把所有的动作和思考都尽可能的做到最好,当然我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灰度(容错率)。
最开始是才熙哥给了我很多的提醒,让我从一个很浮躁的状态里逐渐转变过来。
徐梧的经历让我感受到了老板为什么每次只给我提一件事(把小事情做到智力极限),只盯一个目标。
从资源型增长到运营驱动增长有着非常多的坑,而且极其容易出不了结果。
我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越来越明白boss的不易,明白了很多的决策无法避免。但是我依然追求的是对一件事尽可能的细节效率最大化。
和超群他们写作一样,编辑的极限是什么?一天3篇稿?我觉得不是,我觉得是在写稿的过程中逐渐的积累,知识细节,语法细节,表达细节。最后长期坚持下来收获的才是一个能写大稿的报道记者。
在增长行业(运营)里,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重新成为了一块儿海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