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凡人,日日会犯错。有时会认错,坚决不改正。——共勉
中午吃饭,一对小情侣来跟我拼桌,我不得不一直听了下去
女:这个花甲太辣了,我不吃了。
男:你昨天不是说不辣吗?你昨天说不辣,太少了,所以今天我买了辣的,大份的。
女:昨天不辣今天辣。
男:我是不是都是按照你的指示办的,现在你说太辣吃不了。
女:我就是觉得辣啊,辣的吃不下去。我们去吃小混沌吧。
男:(在吃那份辣的花甲)刚才经过混沌店,你为什么不说吃混沌,你说要吃花甲,现在又不吃。
女:我刚才想吃花甲,但是太辣了,我现在想吃混沌。
男: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每次都按你的指示办,每次发脾气,你说你是不是承认自己错了。
女,我哪里错啦,我就是觉得太辣了。
男:是你选的,你昨天说不辣,都是你选的,让你认个错怎么就这么难呢。
女:我没错啊,我认什么错啊。
男:你怎么没错了,你自己选的,选了又不吃。
女:我只是觉得辣,太辣了,吃不了。
下面的对话基本是在重复上面的对话。
是啊,为什么认个错就这么难呢?
首先,我根本没有错!
我都没觉得我错了,我认什么呢?
比如上面的那段对话,女生不觉得自己有错啊,她只是突然想吃花甲了,觉得昨天的不辣,不够味,所以今天选了个辣的,结果发现承受不了,不吃了。就只是这样啊,哪里有错了?
别人眼里觉得错了,跟当事人自己的感知是不一样的。更何况,这事儿跟我们的大脑结构有关。
我们的大脑分为三重结构。最上面的那层是爬虫脑,很多书籍里也称之为动物脑,猴脑,这是大脑里最原始的一个,组成了脑干,掌管“战斗还是逃跑”的反应,同时也控制多种基本的生物机能。
当我们,犯错受到批评,指责时,这个原始脑就被激发打开,这时就是以生物的机能在应对了。
其次,认错后果很严重
一方面,大家都知道“瓜无滚圆,人无十全”;另一方面,又往往不能容忍 别人出错,更不能容忍别人挑错。在我们看来,犯错误是丢人的。犯了错误又被“揪出来”,就更丢人。这人如果还是政要、名流,是商海巨鳄、江湖大佬、学界领 袖,那就丢死人了。不但自己丢人,还会连带亲朋好友、哥们姐们、徒子徒孙,一起没有脸面。
既丢脸面,又可能产生利益损失,干嘛要做呢?
比如上文对话中的小情侣,公共场合,男生想要对方道歉获得自己的“面子”,女生也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谁会让步呢?不合时机的逼迫认错,只会造成对抗。
于是,关系开始别扭,尴尬。
成人之间尚且难以认错,如果是父母对孩子呢,想必是更难了吧。
其实,向孩子认错,是件特别重要又简单的事。
一、父母并不是完美的,永远也不会变的完美。孩子也不会是完美的,也不会变的完美。这种信念,对孩子来讲,非常重要。
1、孩子既不会对父母有完美的期望,不会因为父母做不到的事而失望。
2、不会对自己有完美的苛责,在自己犯错时更容易接纳现实,转向思考。
3、对其他人抱有宽容,理解,不至于揪住不放,奚落或嘲笑。
4、孩子不需要使用撒谎等手段隐瞒自己犯的错,这样TA也就没有“机会”去学习到这些父母并不希望掌握的“坏习惯”。
二、孩子特别容易原谅父母。
在我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常跟孩子道歉,有时是拿错衣服了,有时是忘记带湿巾,有时是踩到他,撞到他。
前几天晚上,临睡前,我往后躺的时候,撞到了宝宝的头,我很痛,他也痛。我一边揉脑袋,一边跟他,啊,宝贝,对不起,妈妈撞到你了。我觉得很痛,你痛吗?如果你能帮我揉一揉的话,我会感觉好一些。你需要我为你做点什么吗?宝宝带着哭腔说,没关系,妈妈我帮你揉一揉。你也帮我揉揉吧。于是我两抱在一起,互相揉脑袋,最后宝宝还亲了我头上的痛处,说,现在我觉得好多了。然后我们就睡觉了。
昨天晚上奶奶用错了洗发露,不得不在他洗澡后再给他洗一次头,宝宝笑着说“糊涂的奶奶”,配合完成了第二轮的洗头。
三、矫正错误的三个R
在使用的时候,记住以下几点就好了:
1、错误是学习的好时机。这句话适用于整个孩子养育过程。在错误中寻找方法,是前进的方式。
2、感觉好才能行为好。在父母或孩子感觉不好的时候,我们的动物脑打开,对应的行为就容易呈现逃避或对抗。
矫正错误的前两个R就是帮助关闭动物脑,营造合作的氛围。有了好的感觉,才有合作的基础。
3、道歉的时候,简洁,真诚,例如,对不起。既不要为自己做辩护,说些“我也不想这样的,我不是故意,你也有责任啊之类的”,更不要加上诸如“我已经这样了,你赶紧见好就收吧”。
4、鼓励孩子共同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是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好时机。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尝试。
让我们再回到本文一开始的对话,纠结于“是否错了、为什么不认错”,除了消耗双方的能量,影响感情外,会对关系的双方带来好处吗?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一个能客观看待自己的行为,接纳自己会犯错,将注意力聚焦在解决问题上的孩子,还需要担心Ta以后常常陷入文章开头的那个困境中吗?
显然,Ta会处理的很得体,会更好的享受人际关系。
亲爱的父母,你想为孩子选一个什么样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