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音171022花道初级班学员课堂随笔 李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老师呢?
古人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们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择师,能帮助我们解惑,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
从思维上来说,是让我们重组思维架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加以改善,循序渐进,突破我们原有的、不正确的思维理念,因为思维决定行动,思维主导着行动,会影响我们一言一行。
我们需要找到具有高度思维的老师,寻求真理,寻求一个能真正讲真理的老师。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人都是变化的,万物也是变化的,一切都是无常的,
所以在择师的路上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去择师,而不是盲目的择选,在不同时期针对自身不同状态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
当然,在择师的道路上,我们也需要秉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积极心态去求学,不可怠慢。
而最好的学习成果是输出,我们输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输出。
认知的积累,从量变到质变,条件的叠加、条件的存在、条件的发展可以促成量变到质变。
择师,可以择他人;也可以是他人择自己,自己成为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然后再将整理传授于更多求学之人,让真理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