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小羽
童年的经历,我们长大后至少要再重复一次。我们总是满心的期望,至少内心肯定是这样想的:这一次,我要做主,我要修正童年的那次错误。
一个女孩有一个暴虐的老爸,她便很容易迷恋上同样有暴力倾向的男生;一个男孩有一个很控制的老妈,他便很容易喜欢上同样很控制的女孩。我们常常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想要证明,我们可以修正童年的那次错误。虽然别人都会觉得这样的男人无药可救,劝说她不要跟他在一起。但女孩却一直梦想着她可以用她的爱来改造他。
这个时候,如果女孩没有觉察到自己潜意识的真正意图,以为这就是她所想要的爱。那么,她极有可能迷恋上身边一个有暴力倾向的男人,疯狂地爱上他,然后遭遇一系列可怕的折磨,再次重演童年的不幸。
小时候,无论是因为生存还是由于爱的需要,我们都只能去爱我们的父母。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爱,我们就会想,这是我们的原因,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如果我们再努力一点,爸爸妈妈就会爱我们了。当然这个梦想是不会实现的,暴力父母很少会因为孩子做了什么,而放弃自己的暴力行为。最后,再而三的打击下,我们知道让父母爱我们是无法实现的,只能把获得父母的爱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后来,我们长大后,遇到了和父母很像的男孩或女孩,就会触发我们埋藏在潜意识深处的欲望。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感觉,我们深信,如果我们做了一些艰苦的努力,这个假象的爸爸妈妈就会改变。
在亲密关系建立初期,因为各种原因,包括为了讨好我们,为了让我们更快的进入亲密关系,我们的对象(我们假象的父母)通常会保持克制,不会显现自己的暴力倾向。暴力行为的发生通常在关系建立以后发生,我们会再次经历童年的创伤,而我们也最终发现让父母改变是不可能的,我们的愿望只会让我们更痛苦。
那些有过可怕经历的孩子,都无一例外地扭曲过真相,甚至会粉饰得好像自己的童年比谁都幸福。说起自己的父母,总说自己的父母很好,说起自己的童年,也说自己很幸福。但是这些经由扭曲的幸福感就如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那么解决的办法就是进行深度的自我探索,真正的认识到我们不幸的童年,也可以去接受我们的父母不爱我们的事实。这个过程可能很难很痛苦,但是确实我们成长和摆脱旧有模式所有经历的蜕变。当然这个时候有人跟你一起,你会走得更保险一些,这个人可以是心理咨询师或类似于心理咨询师的存在。
本文为安羽心理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