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大学创新院-李铁夫:物理学【二】牛顿机械论-课后练习
未听过此课程的人可先参考下述连结
古典宇宙观等于观察+思辨,而机械宇宙观等于思想+实验+数学。请结合本次课程所学,在简要剖析机械宇宙观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阐述这两者有何不同,并尝试结合商业案例谈谈机械宇宙观对你的启发。
解析:
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由经典物理学,也就是由牛顿力学引领的整套科学技术上的发展。此时,机械宇宙观不再是观察+思辨了,而是思想+实验+数学。实验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并且把数学也融入进来了。那么,观察与实验有什么区别?它们的区别在于:观察是自然界当中的现象,凑巧跑到你的眼睛里被你看到;而实验则是自己要创造新的现象。并且,也只有在实验上,才能创造新的现象,用抽象的模型才能够对这些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和预测。
杨振宁先生总结说:物理学或者是自然科学发展的规律,是从实验看到新的现象,然后靠唯象理论提出一个观点,然后跟数学结合形成一个理论架构。
牛顿在伽利略和开普勒等巨人的肩膀上一步步建构起机械宇宙观。并且,相应地,人们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知也历经了近距作用说、超距作用说、以太说和场。最后,极其抽象的概念场为成为了牛顿机械论最终解释力的作用方式的核心要素。这反映出科学的抽象,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同时,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就是在头脑中建模的过程。
李铁夫教授说古典宇宙观跟机械宇宙观的差别是前者是观察+思辨,而后者是思想+实验+数学。
我觉得就好比前者是马车, 火车, 汽车...等, 是人运用观察到的事物再去改变型态而产生新的产品
而后者是互联网, 是靠人跳出思想的框架去想象新的产品, 再将这个产品拆解成各种阶段, 透过不断的试错(实验), 最后把产品做出来
所以机械宇宙观对我启发的商业案例就是互联网, 因为互联网在1969年诞生之初是没法靠观察得来的, 能发展到现在变成如此大的产业, 如果没有靠这么多人的思想(想法)+试错(实验)+底层架构(由数学组成), 或许我们还停留在电话跟电报时代。
就像1968年的电影"2001太空漫游", 电影中的"声纹登录,视频通话, 平板计算机, 人工智能助手", 现在我们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 这中间我们从思想到做出产品, 已经经过了50年了, 但若没有这些人伟大的思想, 我们都停留在什么时代, 真不敢想象。
就像李铁夫教授课中提到的法拉第, 如果不是他把两个电荷之间的受力想象成周围有一个场一样的东西的作用,进而提出电磁场的概念, 那我们的科技估计还得倒退好几十年
同样的类比放到互联网中, 如果不是Leonard K.教授在1969发出了第一封电子邮件, 蒂姆·伯纳斯-李于1990年发明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等, 没这些人伟大的思想, 就没法诞生像雅虎, 谷歌, 亚马逊, 阿里巴巴, 腾讯这些互联网巨头
最后的启发就是我尝试从我贫乏的想象力去猜测5~10年后的个人计算机终端长什么样子, 可能就是一个小型终端设备(眼镜, 手表, 耳机或衣服) 具备人工智能助手的能力, 能使用语音交互, 用户下达指令时透过5G的高速传输进而在云端完成运算再反馈回用户, 实现无场景区别的IOT(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