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看一个案例:
A店,位置特别好,每年饮用水销量600件(假如)。
开业时B、C两饮用水公司找到了店老板。
B公司给出的合作方案:
水40元每件,零售价45元每件。每月固定陈列3件,年终返利每件2元,前提是不卖别的品牌的饮用水。
C公司给出的合作方案:
水40元每件,零售价45元每件,不给陈列,长期进货10送1,一次性拿货100件送15件,年销量达成600件给1200元。
两家饮用水公司给出的方案,我们来分析A店的盈利情况:
假设A店每年卖水600件,我们来个盈利分析:
B品牌盈利=固定收入+销售差价收入+年终返利
=36件水*45+600件*(45元-40元)+1200元=5820元
C品牌,全部按100送15算,600件就是90件收入。
C品牌盈利=促销收入+销售差价收入+年终返利
=90件水*45+600件*(45元-40元)+1200元=8250元
从上面分析得知,店老板选择C公司合作盈利高于和B公司合作。
店老板会做出什么决策呢?
我们也许会认为店老板会选择和C公司合作。
但很多时候,店老板的选择让很多理性分析的朋友大跌眼镜。
店老板会选择和B公司合作,为什么?
我们看看B公司的合作方案,只要专卖B公司的产品,不管卖多少,一次进货的数量多少也没有规定。每个月都有3件免费的水赠送,年底完成多少都有每件2元的返利。C公司的合作方案就不一样,盈利数据看上去很美,但前提条件每次下货必须保证100件以上,年终完成600件,每件返利2元,没有达成目标就没有年终奖励。
人性在促销中的表现
“不劳而获”是人性贪婪的表现。B公司的促销方案正好迎合了老板“不劳而获”的心理,所以老板很快接受。C公司的促销方案完全是一种理性思维,给店老板的感觉就是,所给的,就是自己挣的,羊毛出在羊身上,年终达成奖励更是把店老板置入了一种风险的境地。保守起见,还是选择和B公司合作。
我来再来看一个案例:
年初的时候,小明的老板和小明商讨年终奖方案:
第一、年终奖给予小明5000元。
第二、年终奖投币决定,正面给予小明8000元,反面给予小明1000元。
不用想,小明一定选择第一个方案,除非小明是风险爱好者。
“确定性效应”是指决策者在与仅具可能性的结果相比,往往对确定性的结果以较大的权重,而对可能性结果的赋值,通常都以较低的权重。由于这种确定性效应的影响,决策者对于一些确定的积极的报酬,却会表现出一种风险厌恶的倾向。
回到我们的第一个案例中,B公司的促销能让店老板拥有确定的感觉,C公司的促销相较而言充满了变数,不确定,即使盈利相对会很高,但店老板处于一种规避风险的考虑,所以选择和B 公司合作。
两种策略导致的必然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反映在市场表现上就是不同的市场占有率。C公司看似周密理性,却有失人性。B公司看似粗枝大叶,却深得人心。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费用控制模式而已。
单点控制模式VS整体控制模式(权威观点不知叫什么模式,作者胡乱编造)
C公司的单点控制模式,也就单点核算费用,这种模式看似能把公司的风险降到最低,但在执行中往往会力不从心。
其一、几乎没有人会和你陪你玩,除非你的产品本来市场地位很高。
其二、单点控制存本,会使得公司的销售人员目光短浅,没用更长远的眼光运作市场。
B公司的模式就是整体控制模式,这里的整体可以是一个经销商或者一个区域。整体控制模式讲究的是整体的运营,单点的亏损在他们眼里都可以突略不计,只要把费用控制在整体的预算之中便可。整体控制模式具有很大的杀伤力。第一、投入看似不计存本,迎合客户心理,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第二、使得销售人员从整体出发,整体运营的思想一方面有利于市场的良性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员工的整体运营能力。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个人微信公众号:YXCH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