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 背景
两年来,用户和我们每天都会看到这张欢迎图,乐视网TV版2.5毫无疑问取得了很多成绩。现在,TV2.5已经迭代到了2.9.13版本,渐渐地它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万事万物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两年前的架构,已经很难支撑起未来的设想,在现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已经无法解决积累已久的问题。就像老鹰挫骨断筋而新生,凤凰燃尽自我而涅槃,在TV2.5发展到2.9这个版本的契机,我们提出了乐视视频3.0的策划。
乐视视频3.0,我们期望它是从内到外的一次彻底的重生。一个好的产品,就像一个人,它应该有一眼就能看到的外在美,也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的内在美。重生,不仅是换个界面,不仅是修修补补,它是一个产品从最内在的战略层面一直到最外在的视觉层面的一次变革,一次可以担当把版本号从2变成3的一次变革。
不同于每个人都可以谈论批评的好用或者不好用这种感性思维,一个产品的设计必然是从上而下的理性推导过程,下面我们将从科学的体验要素理论出发,分层次介绍我们对于3.0的规划。
1.2附件
思路:
交互:
视觉:
apk demo: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U0ODc5NjE5Mg==.html
2.体验要素理论铺垫
关于3.0的想法,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采访,对于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心目中的3.0是什么样子的”,很多人给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有人说2.5的UI风格太过时了希望3.0颜值够高,有人说要更加流畅,有人说希望3.0有追剧日历等功能,有人说希望片子更全更好找,也有很多人说不出123只是说希望3.0更加好用;我们也和很多职业产品人进行沟通和讨论,其中有人说要做扁平化,有人说要做角色和分级,有人说要做全球化和平台化。没错,这些都是大家的idea,他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用比较感性的思维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无法从众说纷纭的想法中找一个点入手,但是经过梳理,我们会明显感觉到,不同的idea有不同的层次。这个新产品的设计,必定是自上而下的非常理性的推导过程。下面请看一个视频,用来帮助我们理解产品的不同层次。
产品千变万化,想法天马行空,但是都会遵循他们的本质。体验要素理论是一种设计产品的方法论,它帮助我们从纷繁凌乱的思路中理清脉络,做出合适的决策。对于3.0重生的设计,也是基于这个理论。重生,不仅是换个界面,不仅是修修补补,它是一个产品从最内在的战略层面一直到最外在的视觉层面的一次变革。
3.战略层
之前总结过,TV2.5我们主要的精力投入在于用户相关(主要是商业化尝试)和内容分发。
从这张图完全可以看到公司的战略方向。今天我们也一直在谈全球化、平台化和商业化,全球化和平台化依然是归属于内容分发的战略,而商业化的战略则是一直非常强调(毕竟需要盈利需要赚钱)。
随着这些战略的执行,我们渐渐遇到很多问题,内容分发和商业化过多的排挤了我们对于体验的雕琢。我们背着巨大的包袱,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时,却难以再安静下来去思考产品本身。
我们希望有一种优雅的赚钱方法,一种优雅的商业模式,最终得出一句最简单的话,做好产品,自然能赚钱,创造价值,自然能赚钱。
TV3.0必然会从战略层出发,我们在注重全球化和商业化的同时,会把体验放在一个同样重要的位置。
注重体验和全球化、商业化从来不是冲突的,后面的论述会表明,我们每个层面的体验提升,都同时对全球化和商业化产生大幅度的助力。
世界发展迅速,我们两年前做的2.5的架构,已经无法满足我们全球化、商业化和重体验的新战略。3.0将是各个层面都重获新生的版本,将是我们团队做产品能力大幅度进步的版本。
针对不同层面,我们提出了4S目标,Simple,Spotlight,Smooth和Smart。
4.视觉层simple(极简)
视觉表现层是最直接给用户感知的层面。
2014年,伴随Android 5.0发布,google推出了全新的设计规范Material Design,旨在为多屏终端提供一致的、优雅的、革命性的视觉和交互体验。
而今,这项规范已经在国际上非常普及,大量的APP采用了Material Design的设计规范,在Android TV上尤其如此,此处以youtube 的Android TV版本为例,视频如下。
目前TV2.5和Android TV在视觉风格上相差过大,为了适应国际化的需求,乐视视频有必要采用更加符合国际规范的设计标准,同时,Material Design也非常符合我们多屏一致的要求,自身也是一款非常优秀的设计标准,3.0如果在视觉上采用Material Design的设计标准,那将是其在视觉表现层的一次惊艳的重生。
我们已经制作了几个主要页面的MD风格视觉demo。
5.框架层spotlight(聚焦)
6.结构层smooth(流畅、动感、扁平)
在用户调研的结果中,我们了解到,用户反馈最多的问题:1,内容不全或者不好找;2,使用卡顿不流畅。第一个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层面解决,第二个问题,我们要在3.0带来更加流畅优雅的交互体验。
6.1流畅
TV2.5现在存在着很多的卡顿,不仅是播放,每个地方的操作都尚未达到Android TV中无比流畅优雅的标准,在很多老设备上更是卡顿明显。以欢迎页进入主页为例,我们每次进入首页是这样子的:
我们看到,loading圈几乎不转,页面加载生硬、卡顿,还有时不时就出现的弹窗,这些都对乐视视频的交互带来了不舒服的体验。
对比下Android TV上的体验,我们能够明显感受到差距。
//TODO 待插入Android TV的体验录屏
运行流畅、响应迅速的交互是非常能给用户带来愉快的感觉的,长久以来,我们埋头于内容分发和商业化,没有精力去做太多技术上的优化。在乐视视频3.0中,我们将在技术优化上发力,同时,得益于新版本的Android带来的recyclerview等新控件和新技术,我们会更加容易做出流畅的体验。
6.2动感
交互不流畅,不只是技术原因,现存的很多设计,本身就是生硬的,例如页面之间生硬切换,元素生硬的进入退出,总之,大量的静态元素生硬过渡。在乐视视频3.0中,我们计划采用完全动感的、流畅的交互设计,让乐视视频动起来。
以前我们的聚合页到详情页是这样切换的
//TODO 待补充以前的样子
得益于Android 5.0提供的Shared Element Transition(共享元素切换)技术,我们把页面切换做出了神奇移动(一种大量运用在苹果产品上的页面切换动画)的效果。
通过共享元素切换技术,我们为两个页面之间共享的元素(例如上图中聚合页选中条目的图片和详情页简介的图片)添加了平滑的关键帧动画,让页面切换不再是生硬的过渡,从视觉和思维上都保持了连贯性。
6.3扁平
乐视视频2.5被反馈最多的问题是内容不足或者不容易找到。如果某个影片确实没有,这个属于内容建设的工作,此处不讨论,但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庞大的内容库,影片不容易找到,跟交互设计的层级多、复杂度高密切相关。
我们发现无论是搜索影片还是切换频道等关键操作的路径都过长。
我们致力于帮助用户最快得达到他们想要的地方,因此,我们参照google推荐的规范,设计了全新的导航方式。
Google的Android TV交互标准大大提高了导航的效率,也非常符合前面说的聚焦原则。
7.范围层smart(分众、智能、自定义)
从视觉层到框架层到结构层,我们正在一步步从浅入深从外到内去考虑乐视视频3.0。相比于前面都是用户更容易看到的层面,我们正在越来越接近一款产品的灵魂。
一直以来,TV2.5给任何用户呈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甚至是推荐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一千万人眼中也只有一个TV2.5。
电视是一个用户相关性相当强的场景,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角色有着千差万别的偏好。目前,我们铺满屏幕的标签、类别和影片中,每个用户只会心仪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可以用“有效命中率”来代表这件事。分众的价值非常明显,100个用户里面只有1个肯掏钱,是完全比不过10个用户里4个肯掏钱。
其实,在过去的时间,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分众的重要性,我们在战略级别的高度提出了“乐视儿童”这个项目,我们最近也在推行用于精准商业化投放的“触达体系”。
对于会员用户来讲,由于他关注的内容只是全部内容的一小部分,他不关注的却一直充斥在眼前,那这样的话,用户的会员价值感就不够强烈。
乐视视频3.0,将成为一个非常“smart”的版本,它能够非常聪明得触达用户的内心。如何能做到smart?没有任何信息元素作为基础,必然是盲目,所以,我们需要多个维度的信息帮助我们做到“smart”。这些维度包括角色(极其重要)、偏好设置、历史记录等等。
//TODO 画对比图,一个盲目,一个基于很多元素
7.1角色系统
前面说了,公司把乐视儿童放到了很高的战略层面,这是分众策略的一个具体表现。儿童,是电视家庭用户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当然,电视的用户中不止有儿童这个角色,还有老人、爸爸、妈妈等角色,也可以自定义角色。
目前,NetFlix已经支持角色系统。
我们设计了大致的角色选择页面作为参考,如下图:
角色本身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不同的角色传达着他们天生带有的偏好属性,是我们做分众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还允许每个角色设定他们的偏好和口味。
7.2自定义
以频道墙为例,在TV2.5里面,用户需要被动得接受所有的内容,无论他是不是喜欢。对于某个用户,频道墙里有XX个频道,但数据显示除了某几个频道,其他频道几乎完全不看,而这些频道却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有的用户喜欢某个频道,而这个频道可能再比较靠后的位置,那么这个用户就不得不每次费大力气找到自己喜欢的频道。
依然是遵循聚焦的原则,乐视视频3.0中,我们会在重要的位置支持用户的自定义功能。在主页的侧边栏导航里,用户可以增加或者删除制定的栏目,可以调整顺序。
7.3智能推荐
我们的运营,一直以来是官方让用户看到什么,他们就只能看到什么,现在,我们希望做到,用户想看什么,我们就能给他看什么。
得益于前面的角色、偏好和自定义等功能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做到精准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