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左岸
晨间写作打卡了21天,结束了。时间的确是很快,以为坚持不了多久,没想到却眨眼睛就成了。
美国作家斯帝芬.盖斯在《微习惯》一书中说一个习惯的培养真正需要的时间,不完全确定,因人而异,从18天到48天不等。
更有许多专家分析,其实21天坚持一个好习惯,就是一个伪命题。
改变意味着开始某个新的行为,或者由某个新的行为来替代原来的行为。
比如说,以前早上赖床晚起,现在5点起床,以前不晨练,现在开始晨练。
我们之所以有改变的愿望,大多是因为我们相信这个新的行为能够给自己带来有利的结果。
改变是一个过程,习惯则是一种状态。
改变的过程需要依靠意志力,只有当不需要太多意志力参与就能将某个行为持续下去的时候,这个行为才能被称为习惯。
如果经常中断,或者每次都得费力逼自己去做某件事情,那只能说明它还没有成为你的习惯,因为真正拥有某个习惯的人不需要逼自己去做这件事情。而是自然而然的发生,更不会让你觉得痛苦。
事实上,不管是改变还是习惯,每次行为的发生,对大脑来说都是一次基于运算的决策,因为它需要在“做”与“不做”之间进行选择。
然而,大脑本能的决策方式并不是依据哪个选择对我们的未来更有益,而是取决于此时此刻被这两种选择引发的情绪,哪个让我们感到更舒服或者兴奋。
如果说,我们正在坚持的事情并非真是喜欢的,那么被大脑选择放弃的可能性更大些。
我们的确需要坚持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怎么办呢,靠意志力显然是靠不住的。《微习惯》一书的观点是把目标值缩小,每天做一百个俯卧撑的,改做一个,每天该看一本书的,改看一页书。
目标小了,容易实现了,快感也赠加了,不知不觉中会达到目标预期的效果。
我以前给自己做过一个计划,每天坚持输出一篇自媒体长文。然后,就是没有了然后,一个星期就被打回原形,甚至之后的几个月都不懒得去写,感觉没话可说。
其实,半途放弃并不是我意志力不够,持久不了。而是我定的目标阈值太高,难以完成,获得成就感,兴趣也越来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