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赏诗词品历史】欢迎关注,领取更多惊喜福利哦!
自古以来,从小被称为神童的诗人不在少数。
比如东汉才女蔡文姬,4岁的时候就通晓音律;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7岁的时候就写下了《咏鹅》一诗,后来多次入选小学课本;
“诗鬼”李贺,6岁的时候就写下了《高轩过》,让韩愈赞不绝口;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7岁的时候就能够熟读《左氏春秋》,饱读诗书。
这些鼎鼎大名的人物无一不是少年天才。
虽然在我们当今社会几乎没有涌现出这样的诗文神童,但是因为信息发达、教育资源优越,不少孩子从小也表现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
比如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故事的小主人公,他就敢于质疑刘禹锡的千古名篇《陋室铭》。
我们都知道,《陋室铭》是刘禹锡的代表作品,对仗工整,志趣高雅,千百年来一直是经久不衰的名篇佳作,得到了很多文人雅士的推崇。
然而我们现代的一位13岁小孩竟然质疑《陋室铭》里面有错误,实在叫人大吃一惊。
这个姓张的孩子目前在南京一所小学就读,因为家庭经济环境较好,父母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所以从小为他营造了一个非常优越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有机会接触到各种文化知识。
作为传统优秀中华文化,诗词歌赋自然是这位小朋友要学习的必备科目之一。然而,当他读到刘禹锡的《陋室铭》的时候,他的反应却让父母出乎意料。我们首先一起来重温一下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至于诗文的情调意境、写作手法等我们就不再赘述了,我们直接来看看小朋友质疑的到底是什么。
这个小孩子认为刘禹锡写的“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他和家长说:“孔子在公元前479年就已经去世了,而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出生在公元181年,杨雄出生在公元前53年。两个人都是孔子之后的人物,孔子又怎么可能去评价他们两个人的屋子呢?”
对于孩子的疑问,他的父母一时也被问住了,但是当我们听说这个故事之后就有必要去进一步了解和说明了。
可以看出,这个小孩子还是下了功夫在研究,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并没有读死书,而是在寻求理解诗文,让人由衷地感到欣慰。
其实他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水平,估计不少成年人也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但是即使小孩子有这样的疑问和判断,我们也必须要澄清: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的这几句诗文是没有问题的。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诗确实是说的诸葛亮和杨雄的故事,但是我们还需要对其他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正确解答小孩子的疑问。
当年,刘禹锡惨遭贬谪,几经颠沛流离之后终于在任职的地方找了一间茅草屋安定下来。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刘禹锡志气不减,所以写下了这首《陋室铭》来表现博大的胸怀和气魄。
其实诗文结尾的“何陋之有”并非孔子直接评价诸葛亮和杨雄的住所,而是早在《论语》一书中就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句子。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所以刘禹锡只是借用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志向,并非孔子针对性的说出了这句话。
而孔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述,背后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当时孔子想要去蛮荒之地居住,有人就对他说:“那个地方那么偏僻,根本没有办法住人。”孔子却说:“那如果我这样的君子去住呢?这样还有什么简陋偏僻的?”
所以无论是卧龙岗的诸葛亮、西蜀的杨子云,还是先贤孔子,抑或现在的刘禹锡,他们都只是想借此来抒发志向而已。
当我们在翻译和理解这句诗词的时候也就应该这样表达:诸葛亮住的是草庐,杨子云的是个破败的凉亭,而我刘禹锡住的也不过如此,就像孔子说的那样,这又有什么简陋的呢?
古人为了追求音律和格调,往往会省略一些连接词,这是很常见的写作手法,所以我们自己在理解诗文、教孩子诗词文化的时候就需要特别注意了。
不过这个小孩子还是特别值得肯定的,他的探索精神、求真意识和质疑的勇气都是学习之路上难能可贵的品质。
小孩子的教育就是要从小重视起来,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正确引导,这样才有可能帮助孩子高效率学习到更多有趣又有用的知识,帮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您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