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出现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原因,抽丝剥茧到最后,发现大都是父母养育的问题。
只是很少有父母能看到底层的原因,就算看到了也不太愿意承认是自己的过错。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很多问题的产生,是长期受到父母不恰当的价值观、言行所影响。
从马斯洛的五大需求来看,一个健康快乐的人需要满足这些:
1,生理需求
对孩子来说,主要就是吃饱穿暖,没有生存的威胁。
相信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都不差,所以孩子的关注点也不在这个层面。
父母不要再觉得:我供你吃供你喝,给你买这么多衣服,怎么还不知足。
孩子从出生就没缺过的东西,怎么能指望他产生不满足和关注呢?
2,安全需求
对孩子来说,主要就是内心的安全感。
孩子非常清楚地知道:有人保护我、爱我、支持我,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用怕,我永远不会被抛弃、被放弃。
给到孩子充足安全感的前提,是父母能无条件地爱孩子。
可惜的是,我看见的父母之爱,大都是有条件的。
你乖巧听话成绩好,我就很满意、很爱你。
你犯错不听话,成绩不行,状况百出,就是来气我的,亲子关系处得和仇人一样。
安全感足的孩子,才会情绪稳定、真实积极。
安全感不足的孩子,就会像刺猬,会伪装,会通过故意犯错来寻求父母的关注、试探父母的底线(反正你们不爱我,我要看看作到什么程度,你们才会放弃我)。
很多父母会觉得委屈,我也花很多时间陪他,带他出去玩,怎么能说我给的爱不够呢?
孩子需要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爱,比如:
你有没有看到他就发自内心地觉得这孩子真好?(如果没有,请回想他刚出生的时候,后来为什么觉得不好了,养育者需要承担主要责任)
你有没有经常在关系融洽的气氛中和他聊天?
你有没有经常对他表达:有你真好,我真爱你?
你有没有经常去抱抱他,搂搂他,在他情绪低落时安慰他?
在他犯错的时候,你更关注他的情绪,努力协助他处理,教会他面对,还是简单粗暴地批评?
长期紧张的亲子关系,把一些父母折磨得不行,对孩子好像真的没有爱了,剩下的只是责任,孩子的感觉多敏锐啊,你不是真的爱他,他难道觉察不出来么?
3,社交需求
对孩子来说,主要就是归属感。
孩子的同伴交往是积极愉悦的,除了喜欢自己的班集体,还能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发展其他的朋友。
在家庭的归属感,也很重要,孩子能非常清楚:在这个家里我很重要,我是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归属感不强的孩子会觉得:我自己也不挣钱,都是用父母的,我是寄居在父母手底下,表现不好可能被赶走。
民主的家庭,会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在家庭会议中,他也拥有重要的一票,对一些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
4,尊重需求
我见过很多孩子,自尊体系没有建立好,或者曾经建立好但又被打破。
罪魁祸首恰恰是自己的父母,从父母口中脱口而出的话,经常是讽刺、挖苦、批评、辱骂,不断在践踏孩子的自尊。
孩子就很可能出现类似的极端表现:
一种是唯唯诺诺不自信,觉得自己哪哪都不好;
另一种是无所顾忌,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啥都不怕。
我见过一个孩子,父母对他稍微好一点,他就会飘,提出各种要求,特别能为自己争取利益,直到把父母惹恼为止。
因为内心缺乏,所以要更多,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吧。
5,自我实现需求
对孩子来说,主要是价值感,孩子是否能感觉到:我很有用,我是个很好的人。
这是一个人底层自信的来源。
自尊体系被践踏的孩子,价值感通常会很弱。
很多父母的关注的永远是状况,而非孩子的感受。
他们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感受永远比事实重要,关系永远比对错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