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的爱恨情仇总结起来都是差不多的。但好在同样的故事情节,在不同作者笔下总能折出不同的跌宕起伏,毕竟每个人对于喜怒哀乐的把控都不同,更何况作者们在遣词造句上多有自己的喜欢,有的喜爱平铺直叙,有的喜爱隐晦含蓄,而这些不同,正是作者们招揽粉丝的法宝,否则,这笔者三千,谁要独独将那份偏爱给你。
多样性总是好的,哪怕多样性中的其中一种冷门得要死,它也值得被夸赞,因为独特本来就是一种美。
本期简书拾遗,带来那些不算太火的文章。
作者:迷踪zxz
《爆漫王》中说,编辑最多只能带领作者到70分(靠经验靠模式),剩下的就要靠作者自己的积累和摸索了。
那作者靠什么?
就是靠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想象力。
落在纸上,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个性。
作者:苏若容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茶疗养生仅是红楼茶文化的一个小部分,但小说中为我们展示提供的养生方法足以值得后人不断深入研究与应用。所谓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预防疾病,从而实现益寿延年的医事活动,人与自然本为一体,而拆开“茶”字,“人在草木中”的意思已呈现眼前。茶疗养生的的灵魂思想,想必就是在修身养性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践履天人合一的理念吧。
3.《气味图书馆》
作者:沈宛璃
那些暴雨味冰淇淋味泡泡糖味海潮味其实闻起来并不像暴雨冰淇淋泡泡糖海潮,而是溶解得不好的芳环化合物。具体是什么我辨别无能,我说过我资质太糟。分辨不了理性外表下欲望的味道。
作者:微冷微冷
背井离乡的人们也会喜欢他们选择的城市,但是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不易得。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你未必多热爱它,但是你会习惯它。你的胃已经习惯了和儿时味道不一致的美食,你说话的口音和当地人比起来足以乱真,但当你听见熟悉的乡音,你多少还是会觉得你选择的城市它永远代替不了故乡。
作者:董小洁
我一直觉得张爱玲内心深处是一个罗曼蒂克的人,她相信爱情,所以她给了一对自私的男女一个全世界末日的条件,若是末日之时,你最担心哪个人的安危,你的心就在那个人身边。
作者:刀爷
算了吧,只不过是去了趟西藏吸了个氧看了几只藏羚羊拍了几张照片,就别把自己想得那么干净美好,西藏不是澡堂,不是让人心洗洗涮涮就能一尘不染的地方。真想磨练心境的人,也不会特意跑到西藏,这地方只能滤肺,不能滤心。
作者:叶猛犸
改变所需要的,只是更小的目标、更明确的行动、以及更明显的暗示。当我们把暗示和行动连接起来,用一点点意志力(几乎可以忽略)将他们付诸实施时,就走上了改变的道路。虽然只是很小的第一步,但总比原地不动捶胸顿足强得多。
作者:阿花的伊萨卡岛
每年六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纽约的同性恋大游行,因为在1969年6月27日,纽约警方曾经在格林威治村的石墙酒吧抓捕同性恋者,理由却是调查酒精饮料许可,纽约的同性恋者们随后开始了第一次大规模反抗游行,这一天从此被固定下来。游行者们会从第五大道52街走到第九街,到达今天依然在运营的石墙酒吧。我其实没有那么着急看到最高法院的裁决,我只想在大游行那天站在路边看看那些穿着奇装异服狂欢的人,他们的骄傲和喜悦比枯燥的判决书更能证明,这是一扇不会再关上的门。
作者:米娅小姐啦
如果你真的喜欢心灵类读物,建议读些有深度的,至少是真正受过生活历练的作者写的。
至于鸡汤作者们,我想对你们说:就算再多人骂鸡汤也还是有很多人去追,所以请你们大胆往前走,虽然还会有更多人对你们冷嘲热讽,但也会有更多的人爱你们!
最后一句,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心灵鸡汤,等同于精神掠夺与嫖娼。
10.《闲话诗词意象:帘外》
作者:子曰少怀
有一些得道之人,却能超脱出这一种俗情,比如宋代的止禅师《昭君怨•卖花人》:“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卖过巷东家、巷西家。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全然不顾帘外之通俗意象,活泼跳脱的程度超然物外又充满人情趣味。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柳瘦。”尚且还有一丝伤春的意思,只是活泼了好多。而止禅师的丫鬟入报“问道买梅花、买桃花?”却是完全洗去伤春之情,倒颇有几分玩春的意味了,此非禅者不能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