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销售的本质——把钱收回来
虽然很多人都在做销售,我们也每天都在买东西,但是如果要回答“什么是销售”,很多人还真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出来。可能总结为六个字“把东西卖出去”。
然而,“把东西卖出去”最多只完成了销售的一半,还有另一半,也是最关键的一半,就是“把钱收回来”,否则卖了还不如不卖。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不是废话吗?东西卖出去了,钱当然要收回来。从理论上讲或许如此,销售款应该在交易完成的一瞬间入账,但是在一些国家还真不是这么一回事。在中国的传统行业里,几乎没有不相互欠三角债的,因此把钱收回来的成本并不低。我自己做过销售,深深体会过要账的难处,有时为了一笔欠款要出差跑好几次,把要账的时间成本和其他成本加进去,占到销售成本的一大块,甚至把利润都吃光了。
今天的情况稍微好一点,但是要账的成本依然不低,即便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些不差钱的大型国有机构,买起东西和服务时很爽快,付起账来就很不情愿。
实际上,大部分公司,最后能收上来90%的销售款已经算是不错的了。中国很多给沃尔玛供货的公司,宁可忍受沃尔玛的压价,也愿意和它做生意,因为“把钱收回来”的成本低。
如果我们的目标不再是把东西卖出去,而是把钱收回来,那我们的销售策略就完全不同了,收款的便捷性要超过卖出东西的数量。在美国拖欠账款和赖账的现象也很明显,但是美国人做事是认钱不认人,他们的做法就是加很高的利息,同时对先付账的予以折扣优惠。美国人在定价时通常会留一个比例,比如5%作为收款的成本,你如果先付账,可以省去这个成本。
如果我们将这件事再往深了想,把钱收回来是目的,而把货卖出去只是手段,这样一想,很多销售人员的做法实际上是背本趋末了。在生活中,背本趋末的做法时时可见。很多人不顾家地去挣钱,讲的理由是为了家里的幸福,其实这种做法本身已经让家里不幸福了。
二、持续的生意——让顾客把买的东西用光
比如一家饭馆为了增加一次性的收入,会以充值1000送500的方式促销。这样虽然获得一笔流动资金,但是从长期来讲对营业额的提高却没有太大的帮助,因为顾客在花完充值的钱以前,商家很难说服他们再次充值。前一阵有一家网上约车的公司搞促销,充值一万送一万,虽然看似完成了不少销售,但是也没有看到它的市场份额有什么增长,原因也是如此。
这个结症所在就是,一个可持续的生意关键是要让顾客把买的东西花光,否则就很难让他们第二次、第三次购买。此后,王晓峰的部门在腾讯每次做促销时,不仅要鼓励大家充值,还要设计出一系列让广告商(客户)尽快地把充值的钱花光的做法,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第二、第三次促销。在我负责腾讯搜索的两年里,王晓峰帮助将搜索广告的销售额提高了6倍,营销专家的名声不是白得的。
我们可以把王晓峰的这种思路拓展一下。在管理一个团队时,你给员工的奖励不能仅仅是一次充值的促销,然后让他们享受很多年,而是要想办法让他们消耗掉这种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能够轻装继续奋斗。
比如在Google,一个员工每一次升迁之后,得到大笔奖励的同时,之前全部的贡献就被清零了。下一次升迁,所依据的贡献要从前一次升迁后算起,而不是历史上全部的贡献。这就防止了一些人靠运气搞出个非常成功的产品后,躺在上面吃一辈子的情况。
三、商品和服务要让消费者有面子
在经济学101这类的入门课上,教授们通常会讲商品的几种属性,比如价值和使用价值等等。你之所以会买一种商品,因为它对你有用。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全世界越来越趋向于供大于求,因此制造商品的人就尽可能地设计制造越来越有用的商品,这样消费者就会为了新的用途而购买。比如智能手机,上面承载了越来越多的功能,消费者为了新的功能和性能就不断地更新手机。而面对越来越多不同种手机时,大家是如何挑选的呢?有人说是性价比,有人说是绝对的性能,有人说是好用,等等。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有面子。
平心而论,苹果手机的性能远不如今天高端的安卓手机好,虽然很多人讲它的体验好,其实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最多算是一些人的偏好而已。苹果手机要比同档次的安卓手机贵上50%,甚至一倍,它的配件则是贵好几倍。一些经济算不上富裕的人,之所以倾其所有求得一部苹果手机,其实因为拥有它有面子。
苹果生意做得非常精,它只出品一到两种手机,这样就让任何人在一瞬间可以拥有和精英人士同样的手机了(即便里面不同的配置会让价格相差不少)。相反,如果苹果为了考虑不同收入阶层的支付能力,设计五个不同价位的手机,这就让那些想通过苹果手机提高自己自信心的人犯难了。如果买最高档的,要么买不起,要么心疼;如果买最低档的,则没有面子。
苹果在历史上卖得最差的一款手机是iPhone 5C。这种相对便宜的手机原本是想让低收入的人也用得起它的产品,但是大家觉得这反而让我没有面子,因此不愿意买。在中国,大家甚至开玩笑地讲,C代表廉价(Cheap),虽然苹果公司使用C的本意是代表丰富多彩(Colorful)。
像iPhone5C这样的例子还有非常多,比如奔驰公司为了让中产阶级也能开奔驰车,生产出一款C系列,在美国卖得就远比更贵的E系列少很多,因为开奔驰C系列给人一种又想开好车,又买不起的感觉,因此那些能够支付得起C系列的人,干脆买了雷克萨斯或者讴歌中档的汽车。
讲到面子这件事,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虚荣,即便自己好面子,也对此持否定态度。其实我倒觉得对于社会底层的人,包括那些金钱上富有但内心精神世界永远处在社会底层的人,好面子不能算是一件坏事。为了维护面子,大家做事情会比较体面。更重要的是,有了面子可以多少增加一点自信心,让人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得更出色些。因此,任何一个好的产品,都需要做到顾及使用者的面子。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喜欢买东西,而不是被卖东西,因此,那种求人的营销一定无法成功。有些时候,一单生意如果做得太辛苦,就不要做了,因为能够做下来的可能性实在太低,有那时间和精力,不如去找其他客户。
为了让顾客感觉他是在买东西,而没有被卖东西,与其说服他来买,不如讲清楚你可以给他提供什么价值,让他自己认可这种需求。我们有时在讲,创造出一个市场,其实就是让潜在的消费者认可一种过去他没有意识到的价值。
在生活中,人与人相处的原则其实和做营销也差不多。我们经常看到一个男生为了追求一个女生,绞尽脑汁、极尽努力地去讨好对方,去迁就对方,对方就是爱理不理。这其实对被追求的女生而言,就是一种被强制推销的感觉。如果她没有产生一种买东西的快乐,一切都是白搭。和人相处的技巧在于,要让对方感觉对你有所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