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接触“敏捷”是在15年的一次项目管理沙龙上,当时我刚从传统的通信行业转到互联网大宗商品电商领域。其实当时我还是一名传统管理模式的项目经理,公司有着一整套非常完善的项目管理流程(参照CMMI3标准进行制定的),理念是:“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好了结果肯定不会坏”,所以对项目管理过程非常看重。看看我们当时的项目管理过程指导性文档吧~~~有没有被吓着?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这些文档,我真的是很佩服我自己,我当时居然完完整整的把这样的一个项目给带完了。(这里面的酸甜苦辣怕只有我自己知道吧),后面再好好的回忆回忆这个项目的整个过程。「其实我还是很感恩的,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项目过程管理,我所获的不仅仅是一个项目的经验,而是一整套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这对我后面的项目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恩感恩」,我现在电脑里还保留着这个项目的所有文档,毕竟这些文档都是我自己亲手一个个写出来的。
Sorry有点跑题了。回来,继续聊敏捷,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接触到了敏捷,其实当时并没有太深入去学习敏捷,只是通过网上的一些资料简单理解了敏捷思想,因为当时的环境与敏捷没有交集,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不会用到敏捷。我真正深入学习敏捷知识和理论是在2016年初我进入互联网大数据行业的时候,深入学习和探索这一块就放到下一次来回忆吧。
现在聊聊我刚接触敏捷时的一些内容和想法,最开始了解敏捷管理肯定是从敏捷宣言开始:
个体和互动 高于 流程和工具
工作的软件 高于 详尽的文档
客户合作 高于 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 高于 遵循计划
我当时看了敏捷宣言第一感觉怎么和我认知里的项目管理理念格格不入呢? 当时我们非常重视过程和流程也就是对“事”管理,但敏捷思想里更多是要重视“人”管理;当时我们项目过程里要求非常详尽的文档,而敏捷里更看重的快速成型的交互软件(注意:这里很多人会错误理解成敏捷不需要文档,这是错误的观点,特别是研发小伙伴)。「看看我在当时做项目管理时的需求说明书和后面做敏捷管理时用户故事」
VS
其他两点(合同和需求变更)更不用说了,在传统项目管理的观念里这两点是项目中最大的风险点,也是项目管理的大忌。
当时看了敏捷宣言后完全把我给震惊了,在当时15年的时候这是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现在回想起来只能说是当时我有幸遇认识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而已,就像你原来是学拳击格斗的,现在让你知道了居然还有人在学太极拳,而且看起来也非常的厉害。这勾起了我对敏捷管理强烈的求知欲,这也是为啥我在16年的时候同时把PMP和ACP两个证书都给考了的原因。我就想看看这两种项目管理理论和思路究竟有啥不同,对我们真实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多大的帮助和指导。 接下来我会开始回忆我深入学习敏捷管理的过程,以及在实际的项目管理过程中我是怎么把敏捷管理和传统管理理论结合从而推进项目落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