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及执教者:天镇078刘天宁
教学内容:江苏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7~78页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的知识系列。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平行和相交,平移等知识,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探究,教材安排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而不是直接给出结论。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模仿能力强,他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探索图形及其特征的愿望不断增强,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能针对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并归纳总结。但是受年龄特征的影响,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这方面能力还需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了解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中任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法:操作发现法。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本节课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教学准备:小棒,尺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疑,诱发探究欲望
1.创设问题情景
如下是小明去学校的三条路线
(1)小明今天起床晚了,眼看上学快迟到了。这里有三条路线,你们猜猜小明走哪条路能最快到达学校?
(2)小明为什么走这条路最近?
揭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
2.复习铺垫
(1)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三条线段首位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2)如果给你三根小棒,你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二、猜想探究,揭示三边关系
1.师:老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了4根小棒,请同学们任选3根拼成一个三角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生:想!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小组开始活动。
师:谁能展示一下你摆的三角形?
师:你们都能拼成三角形啊!真能干。我给你们选三根(5cm.2cm.2cm)你们拼拼试试。
师:能拼成吗?
生:不能。
师:你们知道这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拼成三角形吗?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这三根小棒怎么也连不在一起。
师:这三根小棒怎么连也连不到一起,说明这三根小棒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你们知道三根小棒在长短上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生1:我们将较短的两根小棒合起来还没有最长的那根小棒长。
生2:我们通过计算发现:较短的两根加起来长度是4厘米,而最长的是5厘米。
师:接下来我们把其中一根短棒分别换成3厘米和4厘米,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只有2厘米4厘米5厘米可以拼成三角形
以下是学生在拼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发现。
有一位同学着急了,把其中的一根短棒直接换成了8厘米,请问同学们这样可以拼成三角形吗?
生:不能
师:这是我们围三角形时遇到的各种情况,对于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如果将其中任意两根长度相加,同第三根比较,你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较短的两根加起来比最长的那根长。
生2:我发现我这三根小棒中任意两根的长度加起来的和都比第三根长。
师:任意两根是什么意思?
生:任意两根就是指三根小棒中的每两根的长度加起来的和都比剩下来的第三根的长度长。
师:好,那么我们来进一步验证刚才得出的结论吧!请同学们先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是否都是刚才那样的结论。
学生先独立操作,再和同桌交换测量对方所画的三角形进行验证,最后小组内查看,得出共同结论: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都大于第三边
那我们怎么快速判断三条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只要拿最短的两边之和,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就可以啦!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还有哪些疑问呢?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分享,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既注重数学知识教学,更注重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的渗透,从而养成深入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后要多多关注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积极性评价。
一节课结束了,但留给我们教者的思考却很多:如何真正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如何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铺平道路?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课题。